郭志勇
徽县素有“陇上江南”的美誉,一直被外界认为是富庶美丽的福地。境内盛产小麦、玉米、大米、黄豆、西瓜、苹果、雪梨、蒜薹、蒜苗、洋芋、银杏、木耳、白酒、铅锌矿、金矿、铁矿、镁矿等多种农副产品和矿产品,野生中药材品种繁多,苗木繁育已形成规模,金徽酒业更负盛名,所有这些都给徽县人民带来了财富,为徽县人民创造了美好生活。但是,在这一张美丽的名片下面,却也掩盖了一部分地区的贫困现状,特别是北部、南部山区的近10个乡(镇)、70多个村,贫困状况还很严重,2001年这些乡村的大多数群众人均收入还在1168元以下,属于贫困乡村。在当时县上主要领导的重视和努力下,借助国家调整“中国西部扶贫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有利时机,通过多次给省、市相关部门汇报,终于将徽县列为“中国西部扶贫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县,2001年年底确定了项目乡镇8个(即麻沿乡、榆树乡、栗川乡、大河乡、虞关乡、水阳乡、东关乡、永宁乡),项目村61个。2002年又将太白乡的6个村列为贫困村,这样全县的贫困乡(镇)为9个,贫困村为67个,贫困人口48684人,贫困率为27%。当年陇南地区扶贫办就下达徽县扶贫资金200多万元,县上成立了“徽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和“中国西部扶贫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徽县办公室”,两块牌子,一套人员,从部分乡(镇)和部门借调干部4人,加上组建办公室时调配的3人(主任马云,副主任郭志勇,干部李莎),共7人,开始单独实施了扶贫项目,也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实质性的扶贫工作。(www.xing528.com)
2003年,按照省扶贫办的安排和要求,由省扶贫办副主任、外资管理中心主任任燕顺指导我们在麻沿乡麻安村开展参与式扶贫整村推进项目选择工作的试点,主要就是群众进行参与式扶贫项目的选择,我有幸亲历了全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