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重大生态移民工程

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重大生态移民工程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1年,市委、市政府又做出了将天祝、古浪及凉州区张义镇近7.8万名高深山区农牧民“下山入川”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决策,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生态移民扶贫开发工程,将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找到一条根本出路。这是我必须首先要心知肚明的重大问题,似乎走到了山重水复的无路境地。

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重大生态移民工程

2011年9月21日,在宣布任职的第二天,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尽快熟悉县情、掌握实情,理清制约发展的各类矛盾和问题。一上班,也顾不上认识、熟悉县四套班子成员,便一头扎进办公室,开始认真研阅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报告,《古浪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古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以及《古浪县“八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规划》等发展规划,翻阅了《古浪县志》等大量资料,在近一米高的资料堆里整整钻进去三天三夜,初步掌握了古浪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30年扶贫开发工作的历史进程和取得的成果。尽管所掌握的县情大都是宏观的、表面的东西,但透过一系列的数据所反映的客观现状,仍然使我始料不及,喜忧参半,忧大于喜。从大量的资料中反映,总体上,古浪县情可以概括为“四大优势、四大劣势、三大瓶颈制约”,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好的政策机遇。一是国土面积大,可垦荒地多。全县国土面积51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9万亩,县域内荒滩、荒地、沿沙区闲置的沙土地达到270多万亩,水资源极度匮乏,大部分土地撂荒,全县可用水资源量仅2.2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18亿立

方米、地下水0.06亿立方米,加之调入黄河水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市的50%、全省的33.3%、全国的14.3%。这是几十年制约古浪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二是沙区和川区的土地平坦宽广,用于发展现代农业,尤其是节水高效农业的基础条件好,但处于祁连山浅干旱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且缺乏稳定脱贫的产业、机制和可行的路子。2011年,贫困人口20.29万人,贫困面高达52.17%。其中南部山区贫困人口达10万多人,严重制约着全县的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全县山、川、沙三个区域自然环境、基础设施条件、水利保障等差别很大,农业内部种植结构大体相同,诸如小麦玉米、洋芋、豆类等高耗水、低效益的大田作物,广种薄收、遍地开花,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低,山区、川区和沿沙区上述四种作物的收入差别,主要在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多少上。三是过境铁路、公路纵横穿越,形成了四通八达的路网结构,县内通乡油路、通村道路及基础设施、民生保障水平低。自古以来,古浪就是河西走廊的咽喉,素有“金关银锁”之称。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投资兴建了干武、兰新两条铁路,省道308线;近三年来又建成了G30线、营双高速、金色大道三条公路,铁路、公路从东西、南北穿越全境,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但农村道路通畅、通达不足,2011年年底,全县农村通畅公路不到400公里,仅仅覆盖了120多个行政村,还有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公路,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只有28公里左右。在民生保障方面,全县城乡低保人口达6.7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6.9%。不足四万人口的县城还没有一座有足够水源保证的自来水厂,停水停电的事经常发生。全县有100多个村的10多万人存在人畜饮水困难,老百姓就医、上学、出行等问题十分突出。四是人力资源充足,剩余劳动力多,但自主创业能力、创业技能低,创业人才严重不足。古浪是河西走廊人口第一大县,全县近40万人,农业人口达到35.45万人。全县有剩余劳动力11.83万人,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到85%左右,大都属苦力型务工,人力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人才优势,就业观念上等、靠、要的思想比较突出。极度缺乏的水资源,十分薄弱的工业基础,缺乏技能和创业后劲的人力资源,加上恶劣的自然条件,成为制约古浪多年发展的“四大瓶颈”,导致长期发展不足。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经济总量小,发展后劲不足。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3.72亿元,人均GDP6006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31亿元,人均6104.6元。“十一五”期间,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总和84.61亿元。二是工业经济发展滞后,财力严重不足。2010年,工业化水平仅为0.75,财政收入1.07亿元,人均财力只达到275.1元。三是贫困人口多,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2011年全县人均纯收入2966元,而南部山区只有1500元左右。四是矛盾纠纷多,干部群众信心不足。全县信访量始终居高不下,多年来一直居全市三县一区首位,各级干部大量的精力被消耗在调处矛盾纠纷和化解信访案件上,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成为各类矛盾纠纷的“灭火队”,难以全身心投入到抓落实、促发展上。一些干部和群众墨守成规,思想僵化,维持现状,加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不足。

但令我欣慰的是,就在我去古浪任职之前,中央、省市扶贫政策密集出台,使古浪与全国其他扶贫县一样,迎来了第二轮扶贫开发政策叠加的历史机遇。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争取下,古浪被列入六盘山扶贫开发区总体扶贫规划,实施的扶贫项目数量、资金额度都有了大幅度提升。2011年,市委、市政府又做出了将天祝、古浪及凉州区张义镇近7.8万名高深山区农牧民“下山入川”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决策,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生态移民扶贫开发工程,将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找到一条根本出路。同时,经过“三西”建设、“八五”扶贫攻坚、“十一五”扶贫开发,全县已整体解决温饱,绝对贫困人口大幅下降,基础设施建设在近10年也有了很大改观,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都是古浪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已经具备的现实条件。(www.xing528.com)

三天三夜,坐在办公室阅读、分析和研判县情现状。生活在古浪南部山区的10万多名农民既是脱贫的重点对象,更是参与扶贫开发,改变自身命运的主力,他们现在生活的怎么样?他们有什么愿望和要求?作为县委书记,如何结合古浪县情尽快组织实施好市委、市政府“下山入川”工程?这是我必须首先要心知肚明的重大问题,似乎走到了山重水复的无路境地。带着这些问题和困惑,我第一次走进古浪,到最困难的村庄和农户家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