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塔寺的发现和历代修复情况回顾

白塔寺的发现和历代修复情况回顾

更新时间:2025-01-0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张文彬的批示把白塔寺遗址的保护问题再次提到了议事日程。在甘肃省文物局的指导下,武威市凉州区文化体育局委托河南省古代建筑研究所制定了《白塔寺萨班灵骨塔塔基遗址加固保护方案》,2000年11月国家文物局下发了《关于武威白塔寺保护维修方案的批复》,同意对考古发现的萨班灵骨塔塔基、基座及残存塔身进行加固修复。2001年6月,白塔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经风雨的凉州白塔寺,虽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但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从未引起过人们的重视,静静地矗立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更无人记得这座古老的寺庙曾经拥有多么显赫的身世。

长期以来,达赖集团与国际反华势力相呼应,就中国西藏地区的历史和现状制造了种种谎言,企图否认中国在西藏地区的主权,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并肆意歪曲西藏的人权状况。1990年以达赖喇嘛为首的藏独分子在西藏拉萨策划暴乱。1992年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西藏的主权归属与人权状况》白皮书。白皮书以大量翔实的材料,客观、真实地提供了事实真相,以澄清各种造谣歪曲,帮助海内外人士了解所谓“西藏问题”的真实情况。其中提到“十三世纪初,蒙古族领袖成吉思汗在中国北部建立蒙古汗国。1247年,西藏宗教界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同蒙古皇子阔端在凉州(今中国甘肃武威)议定了西藏归顺的条件,其中包括呈献图册,交纳贡物,接受派官设治等”。从中提到萨班与阔端在凉州会谈事宜,但具体地点仍不详细。1995年,武威地区文物普查时,普查组偶然间在当地发现清康熙年间的一块《重修塔院碑记》碑刻,从碑文中了解到萨迦班智达,根据这一线索查阅大量资料,证实了白塔寺就是当时“凉州会谈”的所在地。这一发现和资料的发表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之后,凉州区文化体育局文物办根据此情况,先后多次前往白塔寺进行调查,找到了多年守护白塔寺萨班灵骨塔塔基的刘积泰老人(刘喇嘛),并发现了他保存于家中的明宣德五年《重修凉州白塔寺》、六年《建塔记》两块珍贵碑刻,这两块碑刻保存十分完好,通过考证再次证实了白塔寺就是“凉州会谈”的所在地。

1991年,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先生应武威专署的邀请,考察了白塔寺,并发表了《武威蒙元时期的藏传佛教遗迹》。文中写道:“萨班来凉,促成了蒙、藏、汉民族间的团结,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其后住锡凉州,后即西凉建塔,盖其时藏族地区隶属阔端,萨班居凉正是不断加强与内地联系的一项重要措施;而白塔寺和萨班墓塔于以后年代仍在发挥维系民族团结作用。因此,萨班的功绩值得永久纪念,其寺、塔应酌予修复……”

1996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的李铁映路过武威,看到这一重要的文物古迹,回京后批复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要求修复该遗迹,内容如下:“文彬同志:武威会盟,这是一段重要历史,也是主要文物。应保护和重建,请搞个规划、方案, 报批。铁映,十月九日 。”

这一重要的历史遗迹再次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为切实做好白塔寺的保护工作,1998年国家文物局派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考古组对白塔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1527平方米,发掘清理出土了元明两代的灵骨塔台基及清代重修塔院的残存遗迹,基本探明了白塔寺寺院的布局与结构、主要殿基的分布及其他附属建筑遗存,为白塔寺遗址的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10月7日,李铁映对武威行署呈报的“甘肃凉州白塔寺遗址有关问题”一文批示:“转文物局文彬同志。‘凉州会谈’是历史纪念碑,应用园林方式,先把遗址保护起来,逐步恢复旧貌。请你们研究。”就此批示,张文彬同志于10月15日批示:“凉州白塔寺(百塔寺)为西藏宗教领袖萨班·贡嘎坚赞(尊称萨迦班智达)与蒙元代表、西路军帅阔端举行‘凉州会谈’的遗址,也是萨班圆寂之地。凉州会谈,决定了西藏正式成为中国元朝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的一个行政区域,标志着西藏从此纳入中国版图。因此,凉州白塔寺和萨班灵骨塔,是西藏归顺祖国740多年的历史见证。保护和管理好这处遗址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孙家正部长在凉州考察时,十分重视,也明确要求采取措施尽快维修。请文保司在原有方案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设计,争取早日施工。结果要报岚清、铁映、家正、荣凯同志。张文彬,10月15日。”张文彬的批示把白塔寺遗址的保护问题再次提到了议事日程。

在甘肃省文物局的指导下,武威市凉州区文化体育局委托河南省古代建筑研究所制定了《白塔寺萨班灵骨塔塔基遗址加固保护方案》,2000年11月国家文物局下发了《关于武威白塔寺保护维修方案的批复》,同意对考古发现的萨班灵骨塔塔基、基座及残存塔身进行加固修复。为做好白塔寺保护工作,凉州区文化体育局成立了白塔寺工程筹建处,由文物管理办公室抽调专人具体负责。

2001年4月,白塔寺萨班灵骨塔加固保护工程破土动工,这是凉州儿女的一件大事,也是国家的一件盛事,国务院办公厅、中央统战部、国家文物局、国家民委、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以及甘肃省政府等发来贺电和派人前来参加白塔寺保护维修工程开工典礼。国家故宫博物院院长郑兴淼前来参加,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该工程征用土地8亩,搬迁农户5家,投入资金200多万元。

2001年6月,白塔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根据甘肃省考古研究所发掘报告和史料记载,由中国建筑设计院历史建筑研究所对白塔寺萨班灵骨塔复原大塔工程进行了设计。复原大塔距萨班灵骨塔塔基遗址向西150米处,建筑面积729平方米,塔高35.28米,为典型的元代藏式噶当觉顿式塔。该塔的建设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及宗教人士的极大关注。嘉木样活佛亲自派甘南拉卜楞寺活佛对大塔进行了装藏,装入藏文喜迎大藏经、萨班唐卡卷轴画等珍贵宗教典籍。该塔共投入资金220万元。

2003年,为切实保护好这一文物古迹,喜迎第三届天马国际旅游节的到来,在节会前完成白塔寺道路、凉州会谈纪念馆以及百座佛塔复原工程,年初区文体局与区土地局对白塔寺建设用地进行征用,决定在正对白塔寺萨班灵骨复原大塔正西方重新开辟一条宽50米、长2.5公里的白塔寺专用道路。征用土地188亩,搬迁农户11家,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同时区文体局委托武威奥华设计院对白塔寺道路、百座佛塔进行了设计。按史料记载设计的百座大塔为藏式莲聚塔、菩提塔、多门塔、神变塔、和解塔、涅槃塔、尊胜塔以及升降塔等八种造型,高度分别为5米、7米、9米、11米、19米,其中5米5座、7米30座、9米30座、11米30座、19米4座。整个塔林以复原的萨班灵骨塔为中心,呈扇形分布,占地面积40余亩。白塔寺凉州会谈纪念馆位于塔林向南200米处,由中国建筑设计院历史建筑研究所设计,为西藏日喀则藏式民宅建筑,二层框架结构,占地面积2640平方米,建筑面积1980平方米。在建设过程中,当得知塔林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后,武威市区各部门以及广大民众都给予了热情的帮助,纷纷捐款建设白塔寺塔林。武威生物药碱厂、武威荣华公司总经理张严德,武威全圣总经理张全年以及天祝县政府分别捐建了4座高19米、造价22万元的萨迦四祖佛塔。该项工程总造价600多万元,其中捐建资金300多万元。

2003年3月15日,春寒料峭,白塔寺工地上人头攒动,彩旗飘飘,来自四面八方的民众早已把整个白塔寺围得水泄不通,武威市、区政府以及各部门都来参加这一空前盛事,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雪,宛若一条洁白的哈达送来了吉祥的祝福,肩负此项工程重任的凉州区文体局、交通局、城建局、水利局组织工程队伍整装待命。9时10分,白塔寺保护工程在鞭炮声和挖掘机的轰鸣声中正式开工建设,此项工程共投入资金2500多万元。(www.xing528.com)

2003年6月,白塔寺管理处应运而生,为科级事业单位,隶属凉州区文化体育局管理。从此,白塔寺走上了以文物保护为主,加强保护,合理利用,精心打造白塔寺景区旅游品牌的发展道路。

2004年,武威市政府把白塔寺、铜奔马、天祝白牦牛以及武威葡萄酒作为武威向外宣传推介的“四张名片”。为着力推介白塔寺,武威市将第三届甘肃武威天马国际文化旅游节主会场定在白塔寺景区。2004年8月23日,第三届甘肃武威天马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白塔寺如期举办。

随着白塔寺的修复建设,来此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2003年,在白塔寺凉州会谈纪念馆落成之际,李铁映欣然题写:“凉州会盟垂千古,祖国统一耀万世”,并撰文“白塔寺,又名百塔寺,藏语称夏珠巴第寺,意为东部幻化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古称凉州)城东二十里,始建年代早于夏、金、元之际,蒙古西凉王阔端重修,为萨班(1182—1251)卓锡之所,1244年8月,西凉王阔端代表蒙古汗庭,邀请西藏萨迦派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简称萨班)来凉州会晤。1247年,阔端代表蒙古汗庭,萨班代表西藏地方在凉州会盟,并发表了《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声明萨迦派率先归入蒙古汗庭,并受汗庭委托代理西藏事务。元朝对西藏地方行政管理由此奠定,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自此,西藏地方政府结束了分裂割据状态,密切了祖国内地的关系,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251年,萨班圆寂,为彰其功德,铭记历史,阔端修建白塔以珍藏灵骨,白塔寺亦固之而名垂史册。古往今来,白塔寺成为西藏纳入中国版图之见证,成为中华各民族大融合之象征。白塔寺及白塔曾先后于元、明、清多次修复,惜于1927年毁于大地震,所幸萨班灵骨塔基尚存,对此历史文化遗存,党和国家极为重视,于2001年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拨复专款予以维修,甘肃省地方政府征地集资、规划施工,确保维修事宜如期告成。至此,白塔寺遗址保护维修暨萨班灵骨塔复原工程竣工之际,谨以撰文,以志纪念。二○○二年十月八日。”

时任甘肃省委书记宋照肃也为白塔寺题词:“历史见证,光彩一页。” 时任甘肃省省长、后任甘肃省省委书记的陆浩题词:“继承优秀文化遗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007年4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视察白塔寺时欣然题词:“民族和谐,国家之福,先哲启后,来者膺服。”

白塔寺的修复和开放引起了国内外各界人士及游客的极大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第一、第四频道等各大新闻媒体曾多次报道。2004年,武威市借第三届天马国际文化旅游节之际,在白塔寺成功地举行了白塔寺一期工程恢复建设竣工典礼并邀请国内知名的藏学专家召开了“凉州会谈”报告会。此后,以“凉州会谈”为主要内容的电影《月圆凉州》也在武威成功拍摄,它是我国第一部在联合国总部举行首映式活动的影片,是一部充满了文化教育历史意义的影片,对宣传武威、提升武威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青少年学习历史、尊重历史,推进和平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也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06年白塔寺景区被国家民委公布为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2007 年7月,白塔寺景区2.5公里入口投资50万元的“凉州会谈”雕像工程竣工。

2009年,白塔寺遗址纪念馆申报国家免费开放,4月27日,白塔寺景区大门建设工程及附属工程开工建设,总投入资金120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