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文化部下发了关于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预备名单项目的函,要求申报的项目必须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项目要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价值,体现中华民族创造力的典型性、代表性,更重要的是要有长远的保护规划,当地政府已经为保护该项目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我省当时各地报上来的项目有裕固族民歌、酒泉宝卷、环县皮影、二郎山花儿会、庆阳香包绣制等,基于环县道情皮影和二郎山花儿会保护工作取得的有目共睹的成就和项目本身的价值和影响力等,省文化厅将这两个项目作为甘肃省预备项目报送到文化部。当时只是报送了一个名单,并没有提交关于项目的详细申报材料,但从此拉开了我省花儿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序幕。
2008年6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二次缔约国大会在巴黎教科文组织总部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实施细则,正式启动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根据该组织的工作计划,从此开始了申报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各缔约国于2008年9月30日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候选项目的申报材料。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于2009年9月审议并公布以上两个名录的项目。这次会议决定从2008年起,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评选工作不再受“每两年一次、每个国家每次限申报一项”的限制,而是采用与世界文化遗产一样“每年一次”的申报办法,每个国家申报项目数量也不再限制。这为花儿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带来了新的机遇,首先它进入中国申报初选项目的概率大大增加。
2008年7月,文化部下发了《关于启动申报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申报工作,明确申报主体和保护单位;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原则上只能推荐一个候选项目,推荐的拟申报项目范围限定在国务院已经公布的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中,并于2008年8月份向文化部推荐拟申报项目的名称。
省文化厅于2008年8月上旬召开相关领导和专家参加的申报专题会议,这次专题会议确定了不再以我省各地小地域范围的花儿作为申报对象,比如分割成二郎山花儿、莲花山花儿、松鸣岩花儿等,由省文化厅作为申报单位将我省各地花儿集结后共同申报,将花儿作为甘肃乃至整个西北地域内一个大的项目来申报。定西、临夏、甘南等花儿所在地文化部门参与,尽可能地提供申报所需材料的原始素材,当时所有参会人员都觉得这是一次非常好的机遇,许多专家尤其是一些几十年来都在关注、研究花儿的专家们觉得这是很早就梦寐以求的事,认为像花儿这样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应该成为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认知和共享。会后,很多专家将他们个人研究、收藏的花儿有关资料全部无偿提供。
此次申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9月8日,文化部在北京召开了为期一天的中国向联合国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名录初选项目暨备选项目申报文本、申报录像片编制协调会议,包括“花儿”在内的40余个初选拟推荐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所属的二十多个省、区文化厅局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介绍了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工作情况,有关专家讲解了申报文本和申报录像片的编制要领,并要求9月20日前报到国家文化部。实际这次申报只有十天的准备、制作申报材料的时间。
为了抓住这次机遇,省文化厅立即将会议精神和甘肃花儿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工作安排倒计时日程计划向省政府分管领导作了汇报,并在没有专项申报经费的情况下,紧急借调有关专业人员和专家学者组建了申报文本编写组、申报录像片摄制组和专家论证指导组,所有人员放弃中秋节假日休息,夜以继日地开展工作,先后共召开4次专家论证指导会议,逐字逐段地讨论修改申报文本和申报录像片。为了确保通过国内评选关,申报工作组一部分赴京请国家有关专家指导,在北京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外文版翻译制作,一部分人留在兰州继续搜集准备随时需要补充的材料。当时申报片经过北京专家指导后需要做一些修改,但因为在北京制作费用过高,当时工作经费有一定困难,编制组的人员又回到兰州进行修改。经过辛勤努力,最后我省的申报文本和申报录像片受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关领导和专家称赞“甘肃申报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别的项目半年完成的工作,甘肃在半个月内就完成了”。甘肃花儿通过了国内评选和国务院的批准,9月28日花儿申报文本资料和影像资料连同我国其他申报项目的材料一并乘上了飞往巴黎的飞机,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www.xing528.com)
后来根据联合国在申报材料审定中提出的要求又补充了一些材料,比如传承人的意愿书、相关社区的证明材料等。2009年9月28日至10 月2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政府申报的包括花儿在内的22项全部获得通过。至此,花儿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画上了圆满句号。
任何一件事情,人们看到的大多是结果,单纯地叙述一件事情的过程,似乎很简单。可是当时针对申报要求准备材料的时候,也曾面临一些困惑,首先申报联合国项目在我省是首次,对申报材料的要求很高,申报表格按照国际标准文本形式,封面包括缔约国名称、遗产名称、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推荐项目的内容简介。最难以把握的就是项目简介,要求用200字的文字将该项目介绍清楚,编写组的成员觉得怎么写都会超过200字,否则难以说清楚花儿这个流传地域如此广泛、表现内容和形式如此丰富的项目,200字的简介让国内专家明白是不够的,还必须要让国际评审专家能够明白并认同这个项目。经过多次修改最终确定的简介内容是:“花儿”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蒙等民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它用汉语演唱,在音乐上受羌、藏、汉、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前后)。由于音乐特点、歌词格律和流传地区的不同,又被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和“六盘山花儿”三个大类。人们除了平常在田间劳动、山野放牧和旅途中即兴漫唱之外,每年还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自发举行规模盛大的民歌竞唱活动——“花儿会”,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的特殊价值。
在申报文本和申报录像片的制作过程中,通过对一些问题的研究和困难的克服,使大家终于明白,是遗产的持有人提出我有什么遗产,我的遗产符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规定,我提出了保护遗产的申请,相关研究机构提供申报指导,完成持有者的愿望(将持有的遗产申报为联合国项目),政府的角色只是提供遗产持有者实现愿望的保障,包括政策、资金等公共形式的保障。
花儿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也是甘肃文化事业发展中意义深远的一件大事。对于宣传和扩大我省文化影响,推动我省文化大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后,环县道情皮影也在全国其他地方的皮影联合申报世界名录中成功入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