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红霞
舟曲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多重灾害叠加。重建后的舟曲怎样预防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再次发生?重建,不但要盖好房子,还要和自然和谐相处,一开始,中央就定下了着力抓好灾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指导思想。
“舟曲灾后重建资金50.2亿元,其中涉及防灾减灾的项目达13.4亿元,占全部资金的四分之一多。”甘肃省省长助理夏红民说。
8月,舟曲又进入了多雨季节。在白龙江南岸的拉尕山上,舟曲人从没见过的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正仰望着天空。
“有了它,什么时候下雨,雨大雨小,我们都会提前知道。” 气象信息员孙六龙说(在三眼峪,县气象局安装了自动气象站)。如今,舟曲县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伴随着50个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建成,已经覆盖了舟曲县所有乡镇。
从三眼峪一路往上走,国内规模最大的泥石流排导渠两边是绿化带,绿化带外面是两车道的水泥路。在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的援建下,包括三眼峪泥石流排导工程在内的26个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已全部完工,仅此一项就投资7.73亿元。
穿城而过的白龙江让舟曲人又爱又恨。“8·8”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当晚,泥石流涌入白龙江,洪水夺走了刘文会一家4口人的生命。白龙江堰塞河道综合治理及防洪工程上马后,刘文会马上报名。他说:“不给钱都干,防洪堤治不好,舟曲人永远不得安宁。”
在甘肃省水利厅对口援建下,白龙江堰塞河道综合治理及防洪工程在重建项目中第一个交工。舟曲灾后重建前方协调指导小组表示,舟曲灾后重建的170个项目中,涉及防灾减灾项目多达30项,已建成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平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8·8”泥石流灾害使舟曲原本脆弱的生态更是雪上加霜。据统计,全县森林损毁70507.5亩,林地损毁4776亩。蜿蜒的山体好像被扒了一层皮,裸露着受伤的身躯。重建伊始,中央颁布的重建规划明确提出,把生态恢复作为重建重点工作来抓。一场“还我绿色山河”持久攻坚战在舟曲悄然打响。
按照规划,舟曲海拔1500~1800米的坡耕地退耕还林,1800米以上的耕地全部退耕。家里的地全在退耕范围的江盘乡河南村村民刘后高毫不犹豫地在协议书上签了字。失地后的刘后高承包了退耕后种植的生态经济林,由农民变成了“护林员”。
通过合理制定政策,发展壮大林产业,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成为舟曲生态恢复重建的主旋律。“美化家乡自己受益,政府还给我们钱。”河南村村民陈长生说。重建中他承包两处地质灾害点植草任务,月收入2000多元。(www.xing528.com)
“8·8”灾后重建,舟曲实施10个森林资源保护站建设,10公里森林防火区道路硬化建设,荒山育林4.05万亩,封山育林5万亩,优质林果产品种植基地2100亩,林下药材种植3000亩。5年后实现退耕还林16万亩。
人口密度过大,是舟曲县城在“8·8”泥石流灾害中损失惨重的一个重要原因。与水争地,水要人命;与山争地,泥石流遍地。经验教训证明,舟曲重建,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
经过对环境承载能力、灾害潜在威胁、优化人口分布及城镇功能等的缜密论证,中央和甘肃省决定三地重建新舟曲。峰迭新区作为就近新建新区,规划1.2平方公里,安置城镇人口1.5万人;兰州市秦王川新区规划1平方公里,安置受灾群众和学生0.8万人;老城区规划1.5平方公里,容纳剩余的2.3万人。
“8·8”泥石流灾难中,小南卡旺姆的爸爸和家里其余4位亲人全部遇难,只剩下她与妈妈王芳芳。“新区和新房就意味着新生活。”王芳芳说。沿白龙江往西,新修建的公路宽阔、平坦,离老县城13公里便进入依江而建的峰迭新区,建筑造型各具匠心,服务功能一应俱全,峰迭已是一个漂亮的城区。
500公里外的兰州秦王川安置区建设广受关注。那里除完善的城市设施外,还有一所建设规模较大和硬件标准高的高中。王芳芳计划南卡旺姆大了要到秦王川安置区上高中。
城市重建不易,脱贫发展更难。舟曲脱贫中央高度关注。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说:“灾后重建是我们现在已经实现的目标,让舟曲脱贫致富奔小康才是政府和人民最想实现的目标。”
山洪泥石流灾害给舟曲造成重创,因灾返贫人口激增至5.4万人。加上重建中退耕还林,很多农民失去耕地,住进现代化城区后群众的后续生活如何解决,城市如何发展成为一时之难。
灾前就将舟曲作为定点联系单位的中组部,积极向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协调3亿多元资金和相关支持政策,在舟曲启动实施了全国第一个“扶贫开发与防灾减灾”试点项目。甘肃省第一次为一个县专门出台《扶贫开发专项规划》,确定培训输转、产业开发等八大攻坚任务,电力通讯、市场建设等五项辅助工程,倾全省之力解决舟曲的脱贫问题。
如今,经过科学规划,一个新的舟曲已化茧成蝶,展翅待飞!
(作者系甘南州舟曲县气象局职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