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绿洲遭遇风沙,人民忧心忡忡

当绿洲遭遇风沙,人民忧心忡忡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前,约有26万亩农田受风沙侵害,60多个村庄被沙压。西沙窝,即巴丹吉林沙漠东缘与民勤绿洲西线之间风沙线的统称,它是风沙侵害绿洲西线农田的沙源,风沙线长210公里,宽2至5米,面积达90多万亩。老虎口这个不知何时命名的风沙口,就位于连、古城遗址东,泉山镇、大滩乡西之间的开阔空地带,长达37公里,面积达17万亩,这里绿洲与沙漠犬牙交错,流沙星罗棋布,当地群众深受其害,谈之色变。

当绿洲遭遇风沙,人民忧心忡忡

史前时期,民勤绿洲是一片汪洋湖海,从红崖山到北部雅布赖、杜青山、梭梭门子、东西圈山子、莱菔山近4000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都是水的世界。湖中鱼翔浅底,湖岸芦荡如云,是自然环境十分优美的“塞上奥区”。

西汉时,民勤县境内的潴野泽(现为青土湖),其范围大致在今莱菔山、刘家黑山、独青山以南,狼刨泉山、抹山、枪杆岭山以北,西起三角城遗址以东,东止白碱湖,南北宽40公里,东西长100多公里,水源是由东大河与大西河两支注入。明代,新的灌溉农业在大西河和东大河之间的平原上建立起来,筑坝截流,开渠引水,移民屯荒。此时大西河已经成为夏秋溢洪的季节性河流,随着河流改道,流沙推进,垦区东移,农垦生态系统逐渐向草原沙化生态农业系统发展。据考证,汉唐以来的武安郡、宣威、休屠、白亭军城等城镇和居民点早已荒废,当时的大西河及其阶地上的农业早已随着大西河的消失而湮没在茫茫沙海中,今天从保存下来的连城、古城、三角城等遗址看,荒漠已东移近20多公里,人类的活动地点在肆虐的风沙下不断东移,至今人们赖以生存的绿洲,只限于最宽处也不过30多公里的一条狭长区域之内。

从西沙窝埋没在流沙中的故河床和土层内大量水生动物遗壳来看,在古代,这里也曾是一片水草丰美、生机勃勃的冲积平原。境内湖盆水域星罗棋布,如青土湖、白亭海、柳林湖、六坝湖、昌宁湖等,皆是以草甸型为代表的草原,是历史上少数民族重要牧区之一,不仅是良好的牧地,而且有良好的割草地,自然条件非常优越,多农、牧、渔业之利。

但前景不好,这样良好的生态环境,并未完整延续下来,大致在清(朝)末民国初,湖盆泉流陆续干涸,使水域系统瓦解,为陆地生态所代替,人们不顾生态的平衡,大量开垦,沙指草原,过度放牧、草场破坏,对天然乔、灌林滥伐采用,使草原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地表裸露,赤地千里。“梭梭门子没梭梭,毛条井上没毛条”,就是一个例证。

终于,沙井子消失,连、古城消失,曾经辉煌一时的城郭部落统统埋没在了滚滚黄沙之中……

绿洲外围广阔的沙漠,在风力的作用下继续向绿洲腹地推进,形成小沙丘和沙地。昔日的阻沙天堑,此时成了危害绿洲的沙源。“东风吹秕田,西风打死苗”,流沙年移动5至20米左右,常发生“流沙埋庄园,沙丘压良田”的悲剧。新中国成立前,约有26万亩农田受风沙侵害,60多个村庄被沙压。飓风不时骤起,狂风不止,飞沙蔽日,黑雾漫天,黄龙翻滚,茅草横飞,有时良田沃土一日变为废墟,满目疮痍,惨不忍睹。

西沙窝,即巴丹吉林沙漠东缘与民勤绿洲西线之间风沙线的统称,它是风沙侵害绿洲西线农田的沙源,风沙线长210公里,宽2至5米,面积达90多万亩。巴丹吉林沙漠的流沙在主风向西北风的作用下,经雅布赖山南端与独青山之间谷口,直卷民勤西线风沙前沿。长期的干旱,草原过牧滥樵,使繁茂的林草植被变为漠地,加之荒漠草原上严重的风蚀,就地起沙,侵入绿洲腹部。(www.xing528.com)

老虎口,是西沙窝最著名的地方,这里沙丘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一望无垠……

这里沙层深厚,沙源深广,风力强劲,风沙肆虐,农田被压,人民流离失所……

这个风沙口为什么叫老虎口,我们已无法考证。只能从当地人口中得知是先人们口口传下来的,推测大概是由于沙暴过来时非常凶猛,就像老虎一样危害四方

老虎口这个不知何时命名的风沙口,就位于连、古城遗址东,泉山镇、大滩乡西之间的开阔空地带,长达37公里,面积达17万亩,这里绿洲与沙漠犬牙交错,流沙星罗棋布,当地群众深受其害,谈之色变。

与当地群众交谈,他们说:小时候,这里就叫老虎口,不过那时候的老虎口,红柳、白刺等沙生植物密密麻麻地覆盖着沙丘,滩里挖下去几十公分,底下就是水。也就是最近二三十年,这里植被枯死,沙丘活化,风沙越来越大,一刮风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庄稼也被埋没了,有时候,一年种上两三次也不一定有个好收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