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张掖被国家列入“三北”防护林体系重点建设地区之一,为从根本上改变本地生态面貌,改善人们的生存条件,促进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粮食安全,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先易后难、由近及远”和“林跟水走、林跟渠走、林跟路走”的建设原则,集中力量建设绿洲农田防护林体系。1978—1985年,8年完成人工造林54.45万亩。张掖市(现甘州区)、高台县分别被国务院“三北”防护林领导小组和林业部联合授予“三北防护林体系一期工程建设先进单位”。
1986—1995年(二期工程),为保护和调动人民群众投身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按照“增资源、增活力、增效益、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的方针,工程由过去单一防护型转向生态经济型。10年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78.71万亩,封育109万亩。1990年甘州区(原张掖市)被国务院“三北”防护林领导小组和林业部联合授予“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先进单位”称号。
1996—2010年(三、四期工程),以防沙治沙为核心,按照“带片网齐抓、乔灌草结合、渠路林配套、三大效益并重”的发展模式,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在沙漠、戈壁地带营建大型防风固沙林,绿洲内部营造“大林带、小网格”的农田防护林。15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84.29万亩,封育142.47万亩。(www.xing528.com)
35年来全市累计完成“三北”工程480.4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20.45万亩、封育259.9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5.97%提高到13.04%;林木总蓄积量达1446万立方米,工程净增434万立方米。据统计,全市人工林总蓄积量中,农防林蓄积量达到308.4多万立方米,林分材积年均生长量约19.8万立方米,年增值近4000万元,受益区农民人均增收32元。林种结构得到调整,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协调发展,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有效带动了全市林果产业的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建成以葡萄、红枣、红梨为主的特色林果基地75万亩,其中工程新建44.09万亩,果品总产量达20.83万吨,产值达8.6亿元,农民人均林果增收900元,成立葡萄协会、专业合作社及红枣专业合作社53家,建立专业运销组织63家,非公有制果品贮藏企业13户,果品贮藏龙头企业3户,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2008年临泽小枣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确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区域性气候发生了明显改善,据气象资料表明:张掖市平均风速由80年代的2.2米/秒降低到当今的1.米/秒,平均沙尘暴天气(日数)由20.6天减少到7.5天,平均降水量由119.7毫米增加到135.2毫米,平均蒸发量由2037毫米增加到2963毫米,强度干热风未出现,中度干热风由平均2次减少到0.7次,早晚霜冻由9月20日左右推迟到10月上中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