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新军
我任甘南州退耕办主任以来,从事退耕还林工作已八年了。这期间,我参加过退耕还林省州级检查验收、国家级检查验收,负责全州退耕还林工程监督管理等工作。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州退耕还林工程对农牧民增收、大地增绿发挥了很大作用。这不仅是一项利民富民的德政工程,更是一项造福千秋的世纪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从2000年开始试点以来,已在我州进行了15年。截至目前,全州实施退耕还林工程62.9万亩(退耕地还林16.15万亩、荒山造林38.15万亩、封山育林8.6万亩),工程涉及全州除玛曲以外的7个县(市)81个乡(镇、林场、街道办)485个行政村4.4万户20多万人,占全州农牧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多。同时,完成了2008—2012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建设项目:补造 3.122万亩,薪炭林建设0.508万亩,林产品基地建设6.6644万亩,经济林改造794.4亩。
从我多年参与退耕还林省、州级联合年度检查验收及平时对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掌握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州各工程县市成立了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县市实行乡与乡、村与村、户与户三级监督,依据公开、公正、公平、及时的原则,在每轮政策兑现前,县上对退耕还林(草)面积逐块、逐山头、逐图版拉网式排查。坚持四项指标考核、“六不兑现”政策,即:考核退耕面积、初植密度、苗木成活和管护抚育四项指标,面积不实的不兑现、补植不彻底的不兑现、管护不到位的不兑现、未封山禁牧的不兑现、未公开张榜公布的不兑现、有问题未解决的不兑现。每个村基本都有护林员。
在我州这样一个自然条件恶劣、群众生活困难的地方,退耕还林怎样做到既突出生态效益、保证林木的成活,又追求长期的经济效益,保障农户的生活不受影响?为此,州林业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带领我深入退耕户家中,在和退耕户亲切交谈的过程中,了解到了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一些好办法和好措施。要求各工程县市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紧紧围绕“大地增绿、农民增收”的目标,统筹兼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培育出了一批生态效益显著又兼顾经济效益的后续产业,初步做到了“退得下、保得住、不反弹、能致富”,受到省林业厅、国家林业局等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在舟曲、迭部两县调研时,听到一位村干部感慨道:“山青了,雨多了,有粮吃,有钱花。这是退耕还林取得的显著变化。农民们从过去的土地上解放出来,种草养畜,种经济林,搞劳务输出,使农业产业化逐渐形成。比过去种粮食不知要强多少倍。”过去,舟曲县种植业单一,群众生活困难。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农民不仅从政策兑现中受到了效益,同时,大量的劳动力从繁重的土地耕作中解放出来,从事劳务输出和其他产业。这对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www.xing528.com)
舟曲、迭部两县,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结合花椒、核桃经济林建设,加快了林果产业的建设步伐,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两县经济林面积达到13万亩。如曲瓦乡城马村退耕还林承包大户王森(承包荒地退耕还林建设桃基地309亩),他现在仅核桃一项,年收入就达到10万元,加上林下药材,林下养鸡、养羊等,年创收达30万元。
退耕还林以生态换保障。在国家全面停止安排退耕还林任务的情况下,仍多渠道筹集资金,坚持实施生态脆弱区域退耕地还林。我州自行重启实施退耕地还林7.72万亩,其中合作市3.7万亩,舟曲县3.54万亩(2012年实施2万亩、2013年计划实施1.54万亩),迭部县0.18万亩,临潭县0.3万亩。特别是合作市,在2006年以来国家停止安排退耕地还林任务的情况下,仍多渠道筹集资金,坚持实施面山退耕地还林,并探索出了一套退耕失地农民安置、社会保障办法和生产发展机制,收到了良好成效。
近几年,我对退耕还林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全州大多数退耕户由过去的“我不退”到“我要退”,要求重启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呼声越来越高,农民从退耕地还林工程实施中真正尝到了甜头。今后几年总体奋斗目标是,将全州25度以上坡耕地、沙化严重耕地全部实施退耕还林,使全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绿色产业形成品牌,区域经济稳定持续发展,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高,初步实现富裕甘南、生态甘南、和谐甘南的目标。
(作者系甘南州退耕办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