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群体的消费心理特征
儿童的心理出现较大的质的飞跃,即开始了系统的学习过程,认识能力、意识倾向、学习兴趣、意志及情绪等心理现象逐渐加强,还学会了在感知和思维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问题。
(1)从生理性需要逐渐向带有社会内容的需要发展。婴幼儿期的消费需要主要表现为生理性的,且纯粹由他人帮助完成。进入儿童期后,所需购买的消费品在花色、样式上逐渐增加个人的意识;在消费过程中逐渐形成对所接触的消费品的评价意识,开始为自己选择消费品确立目标,并逐渐具有列举出一定理由的能力。
(2)从模仿性消费逐步向带有个性特点的消费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不断形成,儿童的消费心理逐渐由模仿性消费心理向按照自己的需求愿望、带有个性特点的消费方面发展,在面对众多同类商品时,能提出自己的购买意见、选择和要求。
(3)消费心理从感性消费逐渐向理性消费发展。儿童的消费心理多处于感情支配阶段,消费情绪极不稳定。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接触社会消费实践,知识、经验等不断增加,调节与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消费心理也渐趋理性。
(二)少年群体的消费心理特征
少年与儿童相比,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有了较大的变化,生理上呈现第二个发育高峰,心理上有了自觉与被尊重的要求。少年期是依赖与独立、成熟与幼稚、自觉与被动性交织在一起的时期。
(1)以成人比拟,独立性强。有成人感,这是少年消费者自我意识发展的显著心理特征。在主观上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就应该有成人的权利与地位,反映在消费心理方面,则是不愿受父母过多干涉,希望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要求自主独立地购买所喜欢的商品,喜欢在消费品的选择方面与成年人相比拟。(www.xing528.com)
(2)购买行为的倾向性开始确立,购买行为趋于稳定。少年时期由于对社会环境的认识不断加深,知识不断丰富,兴趣趋向稳定,鉴别能力提高。随着购买活动次数的增加,购买行为趋于习惯化、稳定化,购买的倾向性也开始确立。
(3)消费观念开始受社会群体的影响。少年消费者由于参与集体学习、集体活动,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渐增加,其消费观念和消费爱好由主要受家庭影响逐渐转变为受同学、朋友、老师、明星、书籍及大众传媒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三)少年儿童群体消费市场的营销方法
(1)针对儿童的消费心理特点恰当地运用商品定位方法。儿童、少年消费有两种基本情况:一是购买者和使用者一致,即儿童和少年的消费品由他们自购自用。到了少年期,儿童的消费行为由完全的依赖性过渡到半独立性,不但能购买少量个人消费品,而且能向家长提出自己的要求并参与家长的决策。二是购买者和使用者分离,即所用消费品由家长或其他成年人购买。从这一实际出发,为做好儿童、少年消费品的销售工作,必须恰当地进行商品定位,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在营销中对儿童、少年自购自用消费品要尽可能运用儿童语言进行接待。相反,凡成年人为儿童、少年购买消费品,就要针对成年人对孩子的关怀与慈爱、情感与希望等进行接待,才能引起他们的购买欲望。
(3)针对儿童、少年的消费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商品直观形象的作用。少年、儿童在购买消费品时仍较多地从简单、直观的感觉去判断商品的好坏,按照个人某一方面的爱好去概括商品的全貌,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理和时尚追求去确定购买某种商品。因此,在产品设计、生产、营销中都要注意充分发挥商品直观形象的作用,科学地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
(4)提高商品识记程度,向少年、儿童灌输企业或商品形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年、儿童逐步成为家庭购物的影响者、倡议者甚至是决策者。他们或说服长辈购买,或提出购买建议,有些商品还可自己做主购买,因此,要将商品的厂牌、商标逐步印入少年儿童的头脑中。可见,设计一些为少儿所熟悉和喜爱的商标与造型,对推销商品和开拓市场有着长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