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理现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心理的实质究竟是什么?概括地说,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在实践活动中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加以理解。
(一)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对人的心理是由人身上的哪个器官产生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最早的时候,人们把心理现象和灵魂现象联系起来,把心理视为灵魂。因此,英语中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关于灵魂的学科”。而心理现象发生的物质基础,也往往被认为同人的内脏,尤其是心脏有关。所以在我国汉字中凡是反映心理现象的那些词语里大多包含“心”字部分,如“思”“想”“悲”“恋”“愁”“怒”“情”“恨”“忧”“慎”“粗心”“细心”“耐心”“心爱”“心烦”“心慌”和“心急”等都是“心脏说”的表现。
随着现代科学,尤其是医学和解剖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人的大脑皮层不仅具有与动物共有的第一信号系统,而且具有人类所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这两种信号系统的协调活动,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近代生理解剖学的大量资料证明,人的心理和人脑的活动不可分割,人脑如果受到损害,心理活动必然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二)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人脑只是为心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自然前提。倘若一个人一生下来,或者在大脑尚未发育成熟前就离开了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自然就产生不了人的心理。大量事实证明,人脑必须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才能产生心理。(www.xing528.com)
对人来说,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两大方面,而对人的心理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生活。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山地上的一个狼窝里发现的“狼孩”便是一个典型例子。由于狼孩从出生到8岁一直在狼群中生活,因而失去人的心理,代之以狼的习性:用四肢行走,舔食扔在地上的肉,怕强光而夜视敏锐,害怕水不愿洗澡,寒冷天也不肯穿衣,深夜号叫等。后经人化训练,2年学会站立,4年学会6个单词,到17岁临死时只具有相当于4岁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狼孩失去了社会生活条件,没有劳动工具,没有语言交际。在狼窝里,他没有获取人类知识经验的可能性。尽管他是人,有人脑,具备了人的心理的前提条件,但他只是生活在与狼为伍的自然环境里,没有社会生活,也就没有人的心理。
此后,世界各地陆续发现30多例由野兽在野地里抚育长大的小孩。除“狼孩”外,还有“豹孩”“熊孩”“羊孩”“猴孩”。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发现了“猪孩”,在英国发现了“狗孩”等。由于这些孩子脱离人类社会生活环境,刚发现他们时,都没有人的心理。可见,社会生活条件在产生人的心理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离开了人类社会生活环境,即使具备了产生人的心理的物质前提——人脑,也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
(三)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虽说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并不是死板地、机械地、被动地如同照相或照镜子一般地反映,而是积极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即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都是经过人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最终形成的,因而同样的客观现实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反应。例如,同样是面对一个人的微笑,有的人认为对方是恶意讽刺他(她)而感到难过,有的人则认为对方是善意的、友好的而感到愉快。人对当前现实的每一反映,都是同他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个性特点、知识经验、世界观等相联系的,都是同他当时的心理状况相联系的。因而,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的时间里)对同一外界影响的反映不尽相同。所以说,人的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应。树立一个科学的心理观十分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而且更有利于我们对一系列心理学问题以及心理学在教育和自我教育中的运用这一问题的正确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