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平衡的经济总量分布
长江经济带自西向东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梯度推进特征:东部的上海、江苏、浙江经济发展水平始终占据上风,其次是中部的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西部的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2015年,东部地区经济总量较大,两省一市GDP占长江经济带总量的45.2%;西部地区经济总量较小,三省一市GDP占长江经济带总量的22.9%;中部地区四省占31.9%。东中部、中西部相差不大,但东西部相差悬殊(见图2-16)。
图2-16 2015年长江经济带9省2市GDP及三产增加值示意图
在2015年的长三角地区,江苏、浙江GDP分别居一、二位,且明显领先于其他省市;其余依次排序为四川、湖北、湖南、上海、安徽、江西、重庆、云南和贵州。其中,江苏与贵州近年差距不断拉大,湖南和湖北并驾齐驱,江西、云南和重庆差距较小。四川GDP在2010年超过上海,湖南GDP在2011年赶超上海,湖北GDP在2012年赶超湖南。
二、 东西联动的地方经济指标
(一) 西快东慢的经济增速
长江经济带9省2市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1990—2015年,长江经济带地区GDP年均增长15.9%,略高于同期全国GDP 15.4%的年均增长率。分省市看,江苏、重庆、浙江、贵州GDP年均增长最快,这四个省市GDP年均增长率均高于长江经济带GDP年均增长率。其余省市GDP年均增长率均低于长江经济带GDP年均增长率。四川、安徽、上海和云南GDP年均增长率较小,且低于全国年均增长率15.4%的平均水平(见图2-17)。
进入2015年,长江经济带中西部经济增速大于东部,尤其是西部地区增长率较快,经济活力强劲,逐步显示出了后发优势和巨大潜力。与2014年相比,除了上海增速6.0%、安徽增速5.6%和四川增速5.65%较低之外,其他省市GDP增速均高于全国增速6.3%的平均水平;其中,重庆、贵州均保持了10.2%和13.5%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图2-17 1990—2015年全国、长江经济带、9省2市GDP年均增长率
(二) 承接互补的产业结构
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经济发展不能跨越工业化阶段而直接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必须经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过程。与经济总量发展特征类似,各省市之间的产业结构发展也不平衡,下游地区的产业结构较为合理,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为突出;中上游产业基础较差,第一、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为突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工业发展模式使得改革开放初期具备优越地理位置的制造业在长三角地区不断集聚,进而推动了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第二产业的发展。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省市没有得到多大发展。1990年,上海、浙江和江苏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小,二、三产业比重均高于长江经济带和全国平均水平;其余省市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四川、湖南、江西、云南和贵州第一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比重;且二、三产业占比低于长江经济带和全国平均水平。
1990—2000年间,各省市第一产业比重均呈下降态势,第三产业比重快速上升,其中,上海、重庆、湖北和江苏上升趋势明显。除上海以外,各省市第二产业也快速增长,占比在波动中表现为平缓上升趋势。
2001—2015年,长三角地区第二产业增速放缓,经济重心转向第三产业;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第二产业增速明显提高,各省市第一产业中占比持续下降。(www.xing528.com)
2015年,上海、浙江、江苏、重庆第三产业占有明显优势,第三产业占比均超过第二产业占比。中西部地区从中承接了一批劳动密集型或资源高耗型的企业,经济增长明显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特征,冶金、石化、电力、汽车、建材、机电等大用水、大耗能、大运量的产业不断聚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安徽、江西、四川第二产业优势明显。第一产业占比相对较大的是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占比均在10%以上。其中,云南仍处于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的发展阶段,第一产业占比最高,达到15.5%。
总体上,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第一,长三角地区产业基础较好,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中上游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带动了整个地区经济增长;第二,长三角地区第一产业占比较小,中上游地区第一产业占比较大;第三,第二产业重心逐渐由东向西转移,长三角地区第二产业增速放缓,中上游地区第二产业增速强劲;第四,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优势明显,中上游地区第三产业优势正在显现;第五,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竞争力强于中上游地区,而中上游地区的第一、二产业增长速度和竞争力强于长三角地区。区域分工与合作加快了中上游地区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变,长三角地区向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演变。
(三) 东强西弱的对外经济
因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交通便利,易于与海外资源、资本、技术和市场建立广泛的经济联系,加上我国的改革开放率先从沿海地区开始,这种双重优势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在财政、税收、信贷、对外开放等方面享有较多的优惠政策和自主权。长期以来,东部地区自我积累和发展的能力大大增强,在进出口贸易及引进外资方面比中、西部具备绝对优势,经济发展迅猛。
从图2-18中可以看出,长三角的上海、江苏和浙江进出口总额远远大于其他省市进出口总额;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进出口总额一直占绝对优势;2002年江苏进出口总额1136.7亿美元,首次赶超上海进出口总额(1123.97亿美元)。自此之后,江苏进出口总额一直位于该地区首位。
图2-18 1990—2015年9省2市进出口总额
1990—2015年,从进出口总额占长江经济带进出口总额份额上看,上海占比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江苏占比先升后降趋势明显,中西部地区各省市进出口总额较小,进出口总额占长江经济带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均表现为先下降又上升的趋势。其中,湖北、湖南、四川、安徽其占比相对较大。
1990—2015年,从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额增速上看,与长江经济带年均增长率19.3%的平均水平相比,重庆、江西、安徽、湖南、四川、云南、浙江和江苏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额年均增长率较高,贵州、上海和湖北年均增长率相对较低。
1990—2015年,从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额占长江经济带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额的比重看,上海、江苏占比相对较高且上海占比不断下降,江苏占比先上升后下降,浙江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占比平缓上升。其余各省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虽然较小,但因为增速较快,其占比均持续上升。
后工业化
后工业化是指服务业的产值和就业超过工业和农业。
后工业化是1973年由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提出的。他分析了后工业社会的五大特征,并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检验。他认为,后工业社会的一个最简单的特点是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或制造业,而是从事服务业。经济方面的标志是由商品生产经济变为服务经济;职位方面的标志是专业和技术阶段处于优先地位;在决策方面,则是创造新的“知识技术”。
资料来源:MBA智库百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