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全国经济发展东快西慢的梯度相似,泛珠三角地区东西部发展速度也不均衡。因此,东西省份之间、沿海内陆省份之间以及临近国家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要。
一、 东西互利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
2013年,广东和广西设立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形成了东西部互利合作的基础。在2014年,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珠江—西江经济带横贯广东、广西,上联云南、贵州,下通香港、澳门,规划范围包括广东省的广州、佛山、肇庆、云浮4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柳州、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崇左7市,并根据流域特点,将广西桂林、玉林、贺州、河池等市以及西江上游贵州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安顺,云南文山、曲靖的沿江部分地区作为规划延伸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际上是要将广西和广东连接起来,并一起融入云南和贵州两个内陆省份,通过资源互补和激发活力的方式,将珠江—西江经济带打造成“西南中南开放发展战略支撑带”、“东西部合作发展示范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
广西是连接东部沿海省区和西南省市的必经之路。一方面,广西不断加强跨省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形成了东部沿海省区“西进”和云贵川等西南省市“东进”必经的高速公路网。另一方面,2014年底,贵州贵阳至广州、广西南宁至广州铁路开通。前者是我国西部地区出海铁路的通道,后者是连接小珠三角和北部湾的通道,使得泛珠三角“4小时经济生活圈”逐步成型。公路和铁路交通网络的建设,提供了泛珠三角区域内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础设施,这对于促进泛珠三角内部联系以及加强其区域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
三、 内外互联的北部湾经济区与中国—东盟合作门户
200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是服务西南、华南、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作用,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区位优势是其作为合作纽带的重要原因。
中国与东盟的开放合作是基于相互间的人文联系、资源禀赋差异、产业结构的互补性以及追求经济发展的共同愿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与东盟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双边贸易持续攀升,中国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在此基础上设立的中国—东盟自贸区是我国同其他国家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它开启了我国的自贸区战略的先河。同时,这一自贸区也是目前建成的最大自贸区,成员包括中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涵盖了18.5亿人口和1400万平方公里。
云、贵、川虽然在经济发展上较泛珠三角其他区域缓慢,但由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其区位优势逐渐增大。其中,云南向东与泛珠三角、太平洋形成维系与连接,向西与印度洋沿线国家相连,不仅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连接了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缅甸、孟加拉国、印度之间丝路交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广西两省区与东盟国家越南、老挝、缅甸之间有漫长的边境线,边境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大批以东南亚、南亚为目标市场的产业。(www.xing528.com)
我国的自贸区战略
从国际背景和世界范围来看,在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深化。欧洲和美洲的传统金融中心仍然是全球金融的聚集地,然而其传统历史地位也正在受到新兴金融中心的挑战。新兴市场经济体因与发达经济体处在不同经济周期,国际资本大量涌入,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地位进一步上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事务中的话语权日益提高,全球跨国金融业务和金融交易不断向新兴经济体倾斜。在主要经济体的力量对比出现深刻变化的同时,各国对外经济政策的目标重点发生转移,从应对危机短期需要转向寻求能够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的伙伴,意在保持稳定市场空间和经济利益。美国则是借助重新返回亚太区域以重建其经济大国地位。
围绕投资、贸易、金融领域的国际规则正在重新调整并将产生深远影响,美国主导的泛太平洋伙伴关系(TP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协议(TTIP)、服务贸易协定(TISA)、双边投资协定(BIT)的加速推进正是最好诠释。投资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正成为下一轮全球经济竞争新趋势,而自贸区正是中国主动融入和应对这一趋势的开放战略步骤,也是中国实现突围的措施,否则未来中国在亚太区域合作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将受到削弱,并陷入被动局面。近年来中国开始加快与周边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进程,例如中韩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国内自贸区的推进等。
中国的自贸区战略自2007年开始实施,至今已有9年时间。自贸区包括广义和狭义的自由贸易区。广义的自由贸易区,即多国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协定,实现国与国之间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商品、服务、人员和资本能够自由流动。狭义的自由贸易区,即一国在领土内一部分被允许进行自由贸易的区域。
目前,中国在建自贸区(广义的自由贸易区)20个,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签署自贸协定12个,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韩国、澳大利亚、冰岛和瑞士的自贸协定以及内地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和大陆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8个,涉及22个国家,分别是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挪威、斯里兰卡、巴基斯坦、马尔代夫、格鲁吉亚的自贸谈判以及中日韩自贸区和《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RCEP)协定谈判。此外,中国完成了与印度的区域贸易安排(RTA)联合研究,正与哥伦比亚等开展自贸区联合可行性研究,还加入了《亚太贸易协定》。
为与此对接,中国狭义的自由贸易区亦建立起来,标志性的事件如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的设立。自贸区策略实际上是中国主动融入和应对国际形势变化的开放战略步骤。
资料来源:滨海新区发展报告(2014),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年5月;中国自由贸易区网http://fta.mofcom.gov.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