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健康产业市场容量较大,孕育新的发展机遇
1.疾病负担日趋加重
恶性肿瘤与慢性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20](见表8-3和表8-4)。2014年宁波市恶性肿瘤、脑卒中和冠心病急性事件发病率分别为385.87/10万、280.07/10万和36.79/10万,分别较2011年增加了85.58/10万、56.25/10万和9.46/10万;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和心脏病死亡率分别为206.97/10万、113.68/10万和68.39/10万,其中脑血管疾病和心脏病死亡率分别较2010年增加了4.48/10万和13.86/10万。导致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例如烟草滥用、高盐高脂饮食、久坐生活方式等处于高流行状态或者进行性上升趋势,很多可控的危险因素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在未来20~30年内,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癌症和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将持续上升,慢性病患者人数会出现井喷,并带来沉重的负担。
表8-3 2011年和2014年浙江省和宁波市慢性疾病急性事件发病情况
表8-4 2010年和2014年浙江省和宁波市慢性疾病死亡情况
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宁波市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虽然呈下降趋势,但部分重大传染病的防治情况不容乐观。2014年,肺结核患者发病数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数的第一位,死亡数占甲、乙类传染病死亡报告数的第二位。宁波市艾滋病报告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截至2014年9月底,宁波市已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患者2599例,死亡登记170例。2014年前三季度,全市新报告艾滋病感染者/患者417例,比2013年同期(364例)上升14.6%,并且经性传播已发展为感染艾滋病的最主要途径(95%)。
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截至2014年6月底,宁波市共检查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0622人,管理率85.4%,但仍有近4600名重性精神病患者未接受规范治疗。
2.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加剧
近年来,宁波市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宁波老年人口以不低于4%的平均速度增长,截至2013年年底,宁波市老龄化率达到20.5%,全面进入中度老龄社会,到2016年年底,户籍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2.4%,[21]分别比全国(16.7%)、浙江省(20.96%)的老龄化水平高出5.7和1.44个百分点。宁波市70周岁、80周岁、9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分别为52.6万、19.9万、2.2万,其中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占比达15.1%。预计到2020年,户籍老年人口将突破160万人,老龄化率将超过25%;到2022年,老龄化系数将突破30%,首次达到国际重度老龄化程度标准(30%),宁波市将进入重度人口老龄化时期。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与日俱增,老年人口对养老、医疗服务的需求快速增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面临巨大压力,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3.收入水平逐年提高
根据经济发展规律,当某地区人均GDP达到1500美元时,该地区的健康产业将会崛起,达到5000美元时,健康产业会蓬勃发展。这主要是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大,也会更多地向健康投资。
如表8-5所示,2016年宁波市人均(常住人口)GDP达110656元(约17500美元),达到中上等国家水平。宁波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1560元和28572元,可见,宁波市民的收入已达到较高水平。据统计,2016年,宁波市城镇和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分别达到1363元和1073元。
表8-5 2010—2016年宁波市居民人均收入、支出情况单位:元
数据来源:宁波市统计局统计年鉴。
高收入水平意味着市民会更加关注健康相关问题,市民对健康服务、健康产品、健康文化,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会更加迫切,这为宁波健康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环境。
(二)健康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并已形成优势领域
近年来,宁波健康产业发展迅速,健康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主要包含四大主体产业:生命健康产业、保健护理业、健康管理业、美容美体业等。其中生命健康产业在宁波市起步较早,发展时间较长,已具备一定规模,而健康管理业、保健护理业、体育休闲旅游业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1.生命健康产业
生命健康产业是宁波市确定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产业发展已具备一定规模,并且涌现出一些成长较快、发展前景较好的龙头企业,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如图8-6所示,2011年以来,宁波生命健康产业的产值逐年增长,至2014年年底,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生命健康产业企业共计340家,实现产值171.8亿元,利润12.3亿元,[22]尤其在体外诊断产品、磁共振成像系统、婴儿培养箱、口腔医疗设备、天然产物、化学药品制剂等领域具有较大的优势及市场竞争力,已形成了数家上市企业和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初创企业为代表的企业群体,启动建设了若干个专业园区和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图8-6 2011—2014年宁波市生命健康产业产值
产业基地和园区发展态势较好,基地集聚效应初显。2013年,鄞州、余姚2个产业基地产值达70.6亿元,占全市的42.6%。宁波生物产业园加快“人才、团队、基金、项目”高端要素集聚,日渐成为众多国内外同行垂青之地。截至2015年年底,该园区已集聚国家、省级“千人计划”和市级“3315计划”专家10名,共有落户相关企业16家,项目24个,计划总投资额近30亿元,已初步集聚了新药研发、生物诊断、新型疫苗和医疗器械四大关键产业。[23]宁波杭州湾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园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以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健康食品和保健品产业为核心的重要生命健康产业基地。
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目前,宁波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共计305家,年产值过亿的企业共有7家,超过5000万的企业有14家。[24]并且,涌现出海尔施、美康等有代表性的体外诊断龙头企业;以鑫高益磁共振成像系统为代表的民族医疗设备规模企业,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40%左右,并出口到十多个国家;蓝野生产的口腔数字观察仪、戴维生产的婴儿保育设备系列产品、君安药业生产的放射性密封籽源等优势产品在全国也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此外,在疫苗类生物制品生产领域,浙江省共有4家生产企业,而宁波就拥有2家(卫信生物药业、荣安生物药业),其中浙江卫信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是省内疫苗类生物制品的龙头企业。在食品健康领域,王龙集团生产的安全高效食品防腐剂山梨酸、山梨酸钾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40%;绿之健药业生产的花青素、立华制药生产的白芍总苷等植物提取物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在生物农业领域,纽康生物技术公司是我国领先的从事昆虫化学信息素(性诱剂)研发、生产和服务的高技术企业;巨高兔业和天童猕猴场是省内著名的实验用兔、猕猴供应基地。[25]
创新企业群体不断发展壮大(见图8-7)。2013年,宁波市认定公布的生命健康产业“810实力工程”企业共有13家,产业产值达到56.0亿元,同比增长31.1%。高成长企业10家,共实现产业产值41.1亿元,同比增长32.6%。规上高新技术企业41家,实现产业总产值89.6元,同比增长20.6%。
图8-7 2012年和2013年宁波市生命健康骨干企业产值
近年来,宁波市卫生类健康服务业也得到长足发展(见表8-6)。目前,宁波市已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为网底,各级各类公立医院为骨干,社会办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医疗服务网络,卫生服务品质不断提升,卫生资源总量逐年增加,资源配置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社会办医力度持续加大,编制下发《宁波市社会办医指南》,至2014年年末,宁波市社会办医核定床位占全市医疗机构总核定床位的比例达到18.72%。
表8-6 2010—2016年卫生类健康服务业基本情况
2.健康管理业
宁波健康管理业自2002年兴起,但由于政策环境、市民认知度等方面的影响,该行业规模较小,发展空间有限。2005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推出“健康管理师”这一新职业,自此,宁波的健康管理业迎来新的发展空间,相关企业不断增加,规模也不断扩大,例如:宁波美康国宾健康管理中心、全人健康管理有限中心公司、联合基因宁波健康管理中心等,这些企业的出现使健康管理正式走进市民生活。2009年5月,宁波海曙区白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全省首家社区健康管理基地,这也是在上海长桥街道、张堰镇之后,中华医学会设立的全国第三家社区健康管理基地,标志着宁波健康管理服务正式走入宁波社区,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6]2012年11月,宁波市江东区首家健康管理中心正式开放,市民可在中心免费享受所有服务。2013年国务院明确将健康管理与促进纳入健康服务业,对健康管理行业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www.xing528.com)
总体来说,宁波的健康管理业较其他城市发展较快,在全国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但由于健康管理理念近些年来才被人们逐渐认识和接受,我国健康管理市场尚处于萌芽和起步阶段。目前宁波市健康管理业也基本处于商业化运作阶段,且大部分健康管理公司仍处于市场初探期。当前宁波的健康管理公司的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高端体检和特色专业健康服务,如宁波慈铭健康体检中心、宁波健康城体检中心提供疾病检测、健康评估、健康促进、健康管理等一条龙服务。部分医院着手考虑在未来几年建立与门诊部相同级的健康管理部门以适应整个宁波未来健康管理市场的发展需要。
3.保健护理业
首先是妇幼保健业。2016年,宁波市新生儿数量为51100人,出生率为8.68‰,可见,幼儿保健市场需求广阔。同期户籍人口中女性有297.57万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女性对自身保健的重视程度加深,女性保健需求也在逐步扩大。
妇幼保健机构是专门针对婴幼儿、儿童和女性的保健护理机构,近年来,妇幼健康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市)区创建取得实质性成效,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宁波品牌”已初步形成。完成所有乡镇(街道)妇幼保健星级门诊建设,切实改善妇幼健康服务的规范性、公平性与可及性。母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在全省率先推广以乡镇社区为平台、以“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签约服务”“分级管理”“全面覆盖”为特点的孕产妇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模式。宁波市妇幼保健院(所、站)数量仍然保持在11家的水平,市区6家,下辖地市县各1家。近年来,门诊人次数增加较为明显,2016年门诊人次数较2010年增加56万(见表8-7)。
表8-7 2010—2016年宁波市妇幼保健院(所、站)基本情况
但是目前,宁波市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仍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方面,以及在孕妇、婴儿的一般保健上,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提高,妇幼保健领域应进一步扩展业务,为全市妇女儿童提供更好、更全面的健康服务。
其次是老年保健护理业。随着宁波市养老服务需求的快速增加,宁波市养老机构也如雨后春笋一样快速成长起来。截至2013年年底,宁波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233家,床位数达到37937张,平均每百名老人养老床位数3.2张,其中医用床位9654张,占25.4%。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为20~30张,发达国家达到50~70张[27],我国则在30.2张左右[28]。可见,宁波市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已经高于发展中国家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位于北京、南京[29]、杭州之后,上海、长春之前。与2013年全国36城市养老床位排名[30]情况比较,继续保持全国前列,说明宁波市养老机构建设已取得较好成绩。
但需要关注的是,虽然目前宁波市养老机构发展迅速,但是针对老年人专业的养老护理业起步较晚,发展也相对滞后。截至2011年,宁波共有失能老人3.23万,按每3名失能老人配备1名护理人员计算,共需要护理人员11000名。然而作为老年人主要护理机构的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仅有2660余人,医生117名,护理人员108名,护工1216名,远远满足不了现实需求。此外,宁波老年护理人员队伍呈现“三高”“两低”的特点,即持证率低、文化水平低、技能水平低,而年龄偏高、流失率高。
最后是保健品业。保健品指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和促进人体健康的有特定功用的用品总称。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保健品种类主要有保健食品、保健药品、保健器械、保健护肤品等。保健食品主要用于调节身体机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常见的保健食品有饮品、酒品、茶叶等。保健药品可配合治疗使用,但有用法用量的规定,如目前带“健”字批号的药品;保健器械主要是辅助锻炼身体的一些器材,如健身器材、按摩器材等。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宁波市保健品业已形成如下三个特点[31]。
一是宁波市保健品市场需求较大。宁波市作为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市民对保健品需求大且质量要求较高。近年来,保健品销售额逐年攀升。据调查,宁波市30岁以上的人群中,78.7%的人群有过使用保健品的经历,36.2%的人有长期使用保健品的习惯,57.8%的人认为若经济条件允许会选购适合自己需要的保健品,68.3%的人认为购买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保健品非常有必要。
二是宁波市保健品业涉及种类繁多,生产企业也不少,但总的来说,该行业尚未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多数企业规模小、产品优势不明显。
三是宁波市保健品销售渠道不断拓宽,保健品零售途径已呈现多元化发展,在各大商场、超市、专卖店等均有保健品销售,方便市民购买。
4.体育休闲旅游业
一般认为,体育休闲旅游业是为了满足人们休闲度假、观光探险、健康与娱乐的需要,提供以参与性或观赏性体育项目为主要服务内容的专业性旅游经济活动和部门的总和[32]。由于市民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体育休闲旅游活动已经成为宁波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休闲旅游活动的内容和质量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另外,由于具备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条件以及政府的大力扶持,宁波具备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业的良好前景。但目前宁波市该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宁波体育休闲旅游项目种类多样,从业人员众多,市民参与积极性较高,市场潜力巨大。一般来说,对体育竞技类项目有爱好的人多会选择综合体育馆,进行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训练;对于容貌、身材等特别关注的人多会选择健身馆、美容馆、茶馆、食疗馆、舞蹈馆、瑜伽馆,例如宁波美日健身、威迪斯健身等;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的人多会选择到足疗中心、桑拿按摩中心缓解工作压力,消除各类疲劳;户外活动爱好者则选择自驾汽车、摩托车旅行、登山、攀岩、海滨旅游等活动。近几年来,宁波市休闲健身市场出现连锁化、品牌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的趋势,休闲健身的活动区域也逐渐从室内走向室外,休闲健身的活动内容从传统常见项目向低碳环保的绿色项目拓展,如将传统种植业转变为体验式项目,近年来,以“休闲、劳作、收获”为主旨的东钱湖“十里四香”“湖岸菜畦”等大型开心农庄风靡甬城。
(三)健康产业发展平台已初步搭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政策环境
近年来,宁波市非常重视健康产业的发展,为健康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11年,宁波市出台《宁波市生命健康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食品健康产业、生物农业作为“十二五”期间宁波市重点发展的生命健康产业,并提出“到2015年,行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等发展目标。2013年,宁波市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将生命健康产业作为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提出“以发展新药开发、生物研发试剂、生物诊断、新型疫苗和医疗器械为方向,加快引进国际国内一流的生物产业研发项目和应用技术。以中试基地和宁波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为契机,吸引国内外生物技术龙头企业和国家级生物医药科研院所入驻,加速形成一批细分领域的科技型企业”。同年9月,宁波市颁布《宁波市生命健康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明确锁定生物制药、医疗及健身器械、健康食品和生物农业四大重点领域,力争到2015年,产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实现规模倍增。2015年12月,为进一步加快宁波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宁波市人民政府颁布《关于促进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2020)》,提出要重点聚焦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中药及保健品三大领域,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支撑、协同创新和示范应用,做大做强优势行业,做优做精细分领域,提升产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2.社会氛围
(1)公共服务平台
根据《宁波市生命健康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宁波市生命健康产业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针对宁波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机遇,整合生命健康产业相关文献数据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近年来宁波市科技信息研究院启动了宁波市生命健康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主要定位于生命健康产业科技信息资源服务、公共技术服务、数据深加工咨询服务等服务功能,通过多种服务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为宁波市的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强有力的科研支撑,促进科技服务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2)产学研合作平台
2011年4月,由宁波海泰科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学合作成立海泰科迈—浙大医疗器械研发中心。该中心整合浙江大学科技创新资源,针对“海泰科迈”提出的研发项目进行技术攻关,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并促进成果的产业化。该中心的研究重点领域为微创手术器械、医用生物材料和新型电子医疗仪器等[33]。
2016年1月,宁波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共同成立宁波市首个生命健康领域的专门智库——生命健康产业研究所。该研究所立足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充分整合各方资源,着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联合优势资源进行技术攻关,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从顶层设计角度研究生命健康产业政策规划,为宁波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提供决策支持,促进该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其研究主攻方向为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中药及保健食品、养老健康四大领域。
3.智慧健康
“互联网+”时代带来产业转型发展的机遇。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经济,正极大改变现有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社会关系,成为各地抢占未来制高点的重点。据麦肯锡的研究,2013—2025年,互联网将推动我国GDP增长率提升0.3~1.0个百分点,2025年产业规模将达14万亿元。“互联网+”的加速应用,有利于宁波加快传统优势制造和特色服务业的改造升级,更有利于直接嫁接新技术和新模式,聚焦领域、超前布局,形成经济新增长点。
近年来,宁波市“互联网+健康医疗”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宁波市已完成市、县(市)区两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对接,打通了信息共享通道,可实时进行医疗卫生数据的交换。建成妇幼保健、传染病、血液等专项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单项业务的全市协同。我国首家云医院——宁波市云医院服务平台上线运营,线下实体机构正式开业,设立“云诊室”13个,提供面向患者、家庭和机构/团体的网上诊疗服务和健康咨询等服务,通过与线下实体医院的业务联动,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诊疗服务。同时,云医院与本地连锁药店等第三方机构实现互联,通过线上处方流转,方便居民就近取药或享受配送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