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在问题
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通过提供完善的财政保障,确保不同区域居民、不同社会群体有机会、有权利享有基本的公共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救济、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内容。提供完善、优质、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是健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宁波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水平和管理运行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
1.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有待扩展
相比上海、深圳等公共服务资源较充沛的城市,宁波的公共服务资源仍然相对短缺。如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仅为深圳市(2.2册)的40%;养老服务供需失衡,养老床位总量供应不足和农村养老床位消费不足并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低于同类城市,2015年年底,杭州为97.5%,宁波为92.5%,并且不同社会保险制度之间还未实现顺畅联通。城市交通发展瓶颈依然突出,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虽然近年来宁波的城市外围交通状况明显改善,逐渐成为长三角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但常规公交单车运能仅有240人次/(车·日),与其他城市的500人次/(车·日)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宁波虽开通了地铁1号线、2号线,但受轨道接驳配套不足、公交信号优先缺失等问题影响,宁波公交运力并未得到充分满足。2014年,在各种交通方式构成中,宁波主城区公共交通(含轨道交通)的出行比例为28%左右,远低于上海的49.9%和北京的48%。而国际先进城市的这一比例一般在60%以上。[10]
2.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
截至2016年年底,宁波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6∶1缩小到1.8∶1,荣获“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示范奖”;宁波率先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三大并轨”。然而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教育资源、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均等化程度还有待提升。2016年宁波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显示,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4.44%,而农村居民仅为12.26%,城市居民大大高于农村居民。《宁波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提供的现状调研》显示,大型综合医院、图书馆等大型公共设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而奉化、宁海、象山等地区的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与群众需求差距较大,发展较慢。
3.公共服务管理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公共服务供给产品相对单一,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同时,部分公共服务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特别是农村的部分养老院所、文化场馆、体育设施等公共资源闲置率较高。居民公共服务诉求表达机制尚不通畅。
(二)面临挑战
宁波现有常住人口700多万,其中城镇人口500多万,包括三类人群:持有宁波城镇户口的有185万,持有宁波农村户口的有173万,外来常住人口约168万。宁波城市化率已接近70%。[11]但是,传统的城市化不仅发展方式较为粗放、要素资源消耗巨大,而且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也已接近饱和。从人的城市化角度看,宁波尚有1/3左右的城市常住人口有待“市民化”;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传统城市化的推动力正不断衰竭,“副作用”却在不断加剧。(www.xing528.com)
1.人口结构与规模不尽合理
一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2016年《宁波市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5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86.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31‰,自然增长率为1.84‰,自然增长率连续18年低于5‰。同期,全国出生率为12.7‰,自然增长率为4.96‰,宁波人口出生率以及增幅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是宁波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目前,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健康问题与日俱增,人口老龄化与低出生率的矛盾正逐渐呈现,老年人口医疗保健需求快速增长,养老保险、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将面临更大压力。截至2014年年底,宁波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125.5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1.5%,宁波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并呈现出老年人口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的特点。近5年宁波老年人口系数平均增长0.84%,而全国、全省的增速分别是0.4%、0.46%;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5.3%,增速快于老年人口;全市有失能半失能老人9.2万,占老年人总数的7.4%;全市将近65%的老人处于空巢状态,其中独居老人占7%。预计到2020年,宁波户籍人口中老年人口将突破160万,将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5%。[12]
三是外来人口规模大,技能水平不高。虽然2013年宁波流动人口出现了有流动人口年报统计数据以来的首次下降,但在宁波的常住人口中,非户籍人口达196.5万,较杭州多出13.7万,规模居全省首位。从非户籍人口占比上看,宁波非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5%,比杭州高出5个百分点。因此,无论从绝对规模上看,还是从相对比例上看,宁波当数省内最大的人口流入城市。数据显示,2012年,宁波外来人口中,非劳动力人口(即60周岁以上的老人、6周岁以下的儿童)达66.1万人,虽数量不大但增幅十分明显,比2011年增长了50%以上,超过同期外来劳动力总量的增幅。[13]根据2012年统计数据,宁波流动人口中外来劳动力整体文化程度不高,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占总人数的70%,高中及中专的始终徘徊在20%左右,大专以上的未超过10%;“无技能”人数为280.01万,占外来劳动力的73.29%;有初级和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为95.63万人,占25.03%,高级及以上的仅占外来劳动力的1.68%。[14]
四是人才发展环境急需优化。领军和拔尖人才严重不足、专门人才比较匮乏、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人才资源开发投入相对不足、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有待改善。
2.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
健康城市的宗旨之一就是降低社会不公平程度,建设健康社会。宁波市统筹城乡综合得分超90分,居全省前列。这些都标志着宁波进入城乡全面融合新阶段,但城乡二元分割等问题依然存在。
一是城乡经济发展有差异。宁波市已经全面消除了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但动态消除相对贫困的任务还很艰巨。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7610.3亿元,其中市区生产总值4589.3亿元,占总产值的60.3%,而其他5个郊区县占39.7%。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4155元,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8倍。[15]
二是城乡公共资源供给不平衡。城区和农村在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学技术等公共资源方面的分布不均衡。城乡一体化尚未完全实现,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土地利用等制度仍然呈现二元分割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