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市是人类城市发展的一个高层次理念,关于健康城市的研究起源于公共卫生问题,其根本目的是确保改善城市居民健康。[1]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今健康城市所涉及的领域已远远超越单纯的公共卫生问题,多部门合作治理成为健康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其研究内容也由单一的健康改善延伸到环境支持和健康服务等方面。然而,与快速推进的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相比,健康城市活动的发展却相对滞后,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健康城市这一公共健康理念的理解尚停留在卫生层面。[2]
关于健康城市,世界卫生组织给出了普适性定义:健康城市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能够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互相帮助的城市。从构成来看,健康城市包括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健康服务、健康文化、健康社会、健康产业等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作用、有机统一,其中健康的社会关系是保障。健康城市不仅重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更加重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关于“健康社会”一词本身,在现有文献中较少见明确定义。在研究健康城市的语境中,在健康城市相关理论的背景下,研究者们提出的健康社会定位,都是围绕着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展开的。吴忠民提出,所谓健康社会是指这个社会机体本身的主体性明显,结构合理并有足够的稳定性和调适性等特征。[3]叶文虎认为,健康社会就是在涉及社会与人的关系时,社会秩序能“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尊严以及更有保障、更好地生存的需求;在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时,社会秩序能“以自然为本”,尊重自然及其运行规律,且善于将政府、企业、公众的行为协同整合起来,不断对“社会秩序”进行自我修正,促使物质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各种要素在整个环境社会系统中通畅、快速地循环流动起来,切实统筹兼顾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4](www.xing528.com)
综上分析,健康的社会关系,指的是“社会成员之间保持的一种和谐、健康的互动关系”[5],即政府、医疗卫生机构、教育等公共部门,私人企业部门,以及城市居民相互作用达到的一种平衡状态。普遍的、共享的社会福利是健康的社会关系的重点。在健康城市计划框架下,健康的社会关系,尤其要注重健康政策决策过程各方的普遍参与,以及对各人群的全覆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