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实因素导致中国收入分配不均

现实因素导致中国收入分配不均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资料显示,1985~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从56.18%下降到44.72%。农民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占比下降速度更快,从1985年的35.61%下降到2006年的12.54%,降幅达64.8%。此外,我国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即分配率明显偏低。

现实因素导致中国收入分配不均

4.2.2.1 财产因素

(1)居民财产占有和分布不均衡。

一般而言,拥有财产越多,投入越多,财产性收入也就越多,所以财产量的悬殊既是贫富差距大的表现,同时也是贫富差距的原因。赵人伟根据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的调查发现,我国居民财产分布存在严重不均状况。2002年全国总财产分布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55,高于当年收入分配基尼系数0.454。来自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队的调查数据显示,“最高收入10%的富裕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城市居民财产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相应比例仅为1.4%”。很显然,巨大的财富差距会促成马太效应,在收入差距过大和财产差距过大之间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关系,这对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的扩大起了较为主要的作用。

(2)居民财产结构单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年的调查数据表明,在我国农民的六项财产中,土地和房产占到财产构成的74%左右。与农村居民相比,城镇居民的财产构成中没有土地。

2002年城市居民财产中最大的两项是房产和金融资产,占到了90.31%。在全国居民财产的构成中,最重要的是房产、金融资产和土地三项,合起来比重占居民财产总额的89.02%,其中尤其以房产和金融资产两项最为突出,合占79.67%。从房产来看,投资型房产积累不高是财产性收入总量少、比重低的重要原因。从金融资产来看,2006年年末,我国居民各类金融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重为:现金和存款76.7%,证券9.3%,保险准备金9%,其他资产5.1%。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起来,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层次较低。例如同期,美国居民现金和存款占全部金融资产比重为15.7%,低于中国居民61个百分点;美国90%以上的公民拥有股票基金等有价证券,证券和保险资产分别占全部金融资产52.1%和30.8%,两者合计占比高达82.9%。财产结构层次相对较低大大影响了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渠道多元化和绝对量的提升。

4.2.2.2 市场因素

(1)市场分割影响财产交易

市场分割有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种。由于交通运输条件、风俗习惯等造成的资源、要素等之间的流通障碍称为自然的市场分割;而由于人为的原因造成的要素、资源不能按照价格机制运行的障碍,则称为人为的市场分割。这两种分割使交易成本提高,都会对财产性收入分配造成一定影响。农村大部分地方由于交通运输条件等的影响,财产很难交易出去,也就享受不到财产带来的收益或者只能得到很低的收益。人为的市场分割对财产性收入的影响主要体现为资本市场分割和土地市场分割对财产性收入的影响。从前者来看,资本不能完全按照价格机制在整个资本市场处于均衡的状态下获得收益。从后者来看,由于土地所有权产权的不平等,分割了土地市场,使得土地的所有者获得的收益不同,造成农村居民从土地上获得的财产性收入比城市居民低。

(2)市场体系不健全尤其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影响居民财产性收入提高。

农村金融市场呈弱势状态。

农村金融市场的弱势状态无法为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2006年底,全国每个乡镇的银行营业网点平均不到3个,其中有3 302个乡镇连一个营业网点也没有。农村金融服务仍然主要落在农信社身上。而农信社的发展存在如产权制度不完善、出资人管理权弱化、经营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金融服务功能明显减弱,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等。

②证券市场发展滞后使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波动较大。

我国的股票市场仍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制度性缺陷,股票市场投机现象较为严重,稳定性差,股价起伏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市场风险很高。2007年的股价暴涨和其后的大跌,套牢了许多资金,居民的劳动所得不但没有换来财产性收入,反而财产被吞噬。

③个人投资理财市场发展滞后难以满足多样化的投资需求。

首先,缺乏综合性的金融投资市场,不利于向客户提供涵盖储蓄、投资、保障等多功能的综合金融服务。其次,投资渠道、结构和门槛欠佳。发达国家拥有的产业投资基金、房地产投资信托、土地信托等丰富的金融理财产品,在我国还处于萌芽阶段,有的还未提上日程。同时,理财投资门槛偏高,据调查,目前在银行理财产品中,投资起点均在1万元以上,有的甚至在5万元以上,导致中低收入群体参与理财受限,加剧起点不公的矛盾。再次,缺乏高素质的个人理财人员,当前相关行业服务水平较低。

4.2.2.3 制度因素

(1)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抑制了农民的投资愿望。

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以城市居民为中心,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较小、水平较低,社会保障缺乏法制保障,互济性保障能力较弱,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也面临一定困境。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致使农民群体抵御风险的能力有限,从而影响到农民的投资选择。

(2)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影响居民收入增长。

国民财富在国家、企业和居民间的分配制度不完善,造成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占国民收入比重偏低,制约了居民家庭财产的积累,使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缺乏雄厚的基础。1997~2006年大多数年份,我国居民收入增长慢于GDP(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增长。1992年时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不足一半,此后呈持续下降的趋势。资料显示,1985~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从56.18%下降到44.72%。农民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占比下降速度更快,从1985年的35.61%下降到2006年的12.54%,降幅达64.8%。此外,我国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即分配率明显偏低。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分配率大多在50%以上,而我国则为15%~20%。

(3)财税制度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制约。

当前财政投资体制安排具有“城市偏向”,农村获得财政支付的项目主要限于生产性的基础设施如交通、水利设施等,其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的福利与城市相比较差。这样,严重地影响了农民获取财产性收入的投资途径,扩大了城乡财产性收入差距。

【注释】

[1]中国政府网.http: //www.gov.cn/jrzg/2013-02/12/content_2331513.htm

[2]舒家先.财产性收入:居民收入增置的重要来源之[J].领导之友,2008(l).

[3]张旭东,刘铮.国家统计局专家:居民财产性收入快速提升是大趋势[EB/OL].新华网,2007-10-16.

[4]林发新.论法学的财产性收入与法律保护闭[J].东南学术,2008,(2).(www.xing528.com)

[5]高敏雪,王丹丹.“群众”所拥有的财产性收入[J].中国统计,2008(1).

[6]白暴力.让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为什么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7]易宪容.民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背景与条件困[N].中国经济时报,2007- 11-7.

[8]周彦文,陈莉霞.试论财产收入的概念、性质和功能明[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8(1).

[9]布尔什维克.财产性收入及其条件闭[J].商业文化,2007(11).

[10][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M].张军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125.

[11]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United Nations,World Bank.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2008[M].Printed at the United Nations,New York,2009: pp199-203,224-226,158.

[12]Madison,J.Property[A].In G.Hunt (ed.) The Writings of James Madison.Vol.6: 1790—1802[C].New York: G.P.Putnam’s Sons,The Nickerbocker Press,1906.

[13]李济广.居民财产收入的范围、统计及其对个人收入的影响[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106-112.

[14]张卓元等.论争与发展:中国经济理论50年[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15]武力,温锐.新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及绩效分析[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07).

[16]赵人伟.“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真义[N].北京日报,2007-11-5.

[17]于光远,林子力,马家驹.论半社会主义的农业合作社的产品分配[J].经济研究,1955(02).

[18]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版,1954.

[19]于光远,林子力,马家驹.论半社会主义的农业合作社的产品分配[J].经济研究,1955(02).

[20]于光远,林子力,马家驹.论半社会主义的农业合作社的产品分配[J].经济研究,1955(02).

[21]于光远,林子力,马家驹.论半社会主义的农业合作社的产品分配[J].经济研究,1955(02).

[22]郭熙保.论土地制度的变革对农业发展的影响[J].经济评论,1995(01).

[23]郭熙保.论土地制度的变革对农业发展的影响[J].经济评论,1995(01).

[24]武力,温锐.新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及绩效分析[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07).

[25]杨波.试论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J].经济研究,1957(06).

[26]李建平,黄茂兴.改革开放30年我国分配改革的回眸与展望[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06).

[27]李建平,黄茂兴.改革开放30年我国分配改革的回眸与展望[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06).

[28]吴宣恭.兼顾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N].人民日报,2003-3-14.

[29]李炳炎.共同富裕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0]杨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进和理念创新[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