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度是指测量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的程度,从分类上可将效度分为内容效度、建构效度、效标效度三类(李怀祖,2004),本书主要对前二者开展分析,力求做到量表题项的效度与研究要求一致。
(一)内容效度分析
内容效度又称为逻辑效度,是指量表的测量题项的代表性、准确性和适应性。因测量目标在外延上涉及一定的范围,在无法穷尽并选择所包含的全部题项对测量目标进行测量的前提下,从众多备选题项中所选的题项的代表性、准确性和适应性就会对测量的效度产生较大影响。鉴于内容效度无法实际测量的客观事实和一般采取合理分布题项、准确描述题项、减少操作中的误差、确保调研样本合理性等方法从逻辑上保证内容效度达到研究要求的操作惯例(吴明隆,2010),本书从以下几个方面尽可能提升量表题项的内容效度。
(1)各变量及其包含因子、要素有明确的理论或实证研究结论支撑。
(2)力求从要素的概念理解、关键工作行为、所产生的主要结果三个部分拟订测量题项,每个要素包含两个及以上测量题项,尽量做到题项周延。
(3)所涉及专业术语在问卷的题项描述中尽量做到通俗易懂。
(4)被试者在企业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技能人员等人员类别中均有分布,且50份样本基本满足小样本测试要求。
(5)现场讲解调研问卷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解答被试者所提疑问后开始测试,提升问卷填写有效性。
(6)严格剔除存在前后意思表示不一致、通篇只选一个选项、部分题目没有作答、所选题项与年龄和身份明显不符合的问卷,尽量避免干扰变量对问卷调研准确性的不利影响。
(二)建构效度分析
建构效度是指测量题项能测量出特定要素所包含之内涵和外延的程度,通常用解释变异量这一概念来对程度进行说明。建构效度因其具有严密的理论逻辑推导和实证分析结果支持而被认为是严谨的效度检验方法(吴明隆,2010)。
本书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检验各测量表的效度水平,主要包括:通过取样适当性(KMO)和巴特利(Bartlett)球形检验判断各量表题项是否能开展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量各量表题项对共同要素的解释力作为量表建构效度的测量值。各题项联合解释共同要素50%以上的变异量即可接受,解释60%以上的变异量则代表建构效度非常理想(吴明隆,2010)[9]。本研究在提取因子后,在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指导原则下,对因子重新命名,并对因子所包含的题项重新归类,以使其更具有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价值。
1.管理者主体性量表效度检验
表5-20显示,取样适当性量数为0.823,表现良好,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的显著性为0.000(小于0.001),表明数据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表5-21显示,3个因子对共同因素的累积解释力为64%,大于60%,表明萃取因子非常理想。表5-22显示,因子1包含题项1、2、3、4、12,因子2包含题项5、9、11、13、14,因子3包含题项6、7、8、10,根据因子负荷量大于0.400和命名有意义即更加符合实践应用要求的原则,以及理论上一个因子至少应包含3个及以上题项的要求(吴明隆,2010)[10],建议在表5-22的限定范围内,对因子个数、因子命名、因子所包含的题项进行微调如下:
(1)因子1命名为“管理认知”,包含题项1、2、3、4、12;因子1包括角色认同、控制感、柔性管理三个要素。(2)因子2命名为“团队与人员发展”,包含题项5、9、10、11、13、14,因子2包括团队凝聚力、学习型组织建设、多元化管理、教练式管理四个要素。(3)因子3命名为“管理变革”,包含题项6、7、8;因子3包括规范化管理和管理变革两个要素。
表5-20 KMO与Bartlett检定
表5-21 因子负荷量统计
续 表
表5-22 旋转因子矩阵
续 表
2.员工主体性量表效度检验
表5-23显示,取样适当性量数为0.802,表现良好,Bartlett的球形检验结果的显著性为0.000(小于0.001),表明数据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表5-24显示,4个因子对共同因素的累积解释力为71.5%,大于60%,表明萃取因素非常理想。表5-25显示,因子1包含题项15、17、18、23、24、25、26,因子2包含题项16、21、28、29,因子3包含题项19、20,因子4仅包含题项22,本书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该因子是否具有与其他因子合并的可能。根据因子负荷量大于0.400和命名有意义即更加符合实践应用要求的原则,建议在表5-25的限定范围内,对因子个数、因子命名、因子所包含的题项进行微调如下。
(1)因子1命名为“自我认知”,包含题项15、17、18、23、24、25、26;因子1包括自我概念、成就感、自我效能感、创造性思维、自我管理、目的捕获、知识分享七个要素。(2)因子2命名为“情绪管理”,包含题项16、21、28;因子2包括责任意识和共情两个要素。(3)因子3命名为“心理契约”,包含题项19、20;因子3包括尊重价值多样性和心理契约两个要素。(4)因子4命名为“自我发展”,包含题项22、29;因子4包括职业兴趣和自我发展两个要素。
表5-23 KMO与Bartlett检定
表5-24 因子负荷量统计
表5-25 旋转因子矩阵
续 表
3.人力资源效能量表效度检验
表5-26显示,取样适当性量数为0.755,大于基本值0.6,Bartlett的球形检验结果的显著性为0.000(小于0.001),表明数据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表5-27显示,6个因子对共同因素的累积解释力为74%,大于60%,表明萃取因素非常理想。表5-28显示,因子1包含题项38、39、46、47、52、55、56、57,因子2包含题项32、33、40、41、42、43,因子3包含题项30、34、54、58,因子4仅包含题项31、44、45、51、53,因子5包含题项35、36、37,因子6包含题项48、49、50。根据因子负荷量大于0.400和命名有意义即更加符合实践应用要求的原则,建议在表5-28的限定范围内,本着量表维度尽量与赵曙明教授“人力资源指数”相一致的原则,对因子个数、因子命名、因子所包含的题项进行微调如下:
(1)因子1命名为“组织氛围”,包含题项38、39、46、47、55、56、57;因子1包括合作、用人机制、职工精神与期望三个要素。(2)因子2命名为“组织成效”,包含题项32、33、40、41、42、43;因子2包括组织效率、内部满意度两个要素。(3)因子3命名为“员工回报”,包含题项30、34、58。(4)因子4命名为“管理有效性”,包含题项31、44、45、51、52、53、54;因子4包括组织结构、基层管理、中层管理三个要素。(5)因子5命名为“组织目标”,包含题项35、36、37。(6)因子6命名为“员工参与管理”,包含题项48、49、50。
表5-26 KMO与Bartlett检定(www.xing528.com)
表5-27 因子负荷量统计
续 表
表5-28 旋转因子矩阵
续 表
4.管理过程要素量表效度检验
表5-29显示,取样适当性量数为0.789,大于基本值0.6,Bartlett的球形检验结果的显著性为0.000(小于0.001),表明数据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表5-30显示,3个因子对共同因素的累积解释力为65.9%,大于60%,表明萃取因素很好。表5-31显示,因子1包含题项64、67、68、69、70,因子2包含题项62、63、65、66,因子3包含题项59、60、61。根据因子负荷量大于0.400和命名有意义即更加符合实践应用要求的原则,建议在表5-31的限定范围内,本着量表维度尽量与经典的管理过程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要素相一致的原则,对因子个数、因子命名、因子所包含的题项进行微调如下。
(1)因子1命名为“计划”,包含题项59、60、61。(2)因子2命名为“组织”,包含题项62、63、65、66。(3)因子3命名为“领导”,包含题项64、67、68、69、70。
表5-29 KMO与Bartlett检定
表5-30 因子负荷量统计
表5-31 旋转因子矩阵
5.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量表效度检验
表5-32显示,取样适当性量数为0.863,表现良好。Bartlett的球形检验结果的显著性为0.000(小于0.001),表明数据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表5-33显示,2个因子对共同因素的累积解释力为65.6%,大于60%,表明萃取因素很好。表5-34显示,因子1包含题项72、73、74、75、76、77、78,因子2包含题项79、80、81。根据因子负荷量大于0.400和命名有意义即更加符合实践应用要求的原则,因子个数及所包含的题项与量表设计初衷基本吻合,但需要进行局部微调,建议在表5-34的限定范围内,本着量表维度尽量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独特性、一致性和共同性基本原则相一致,对因子个数、因子命名、因子所包含的题项进行微调如下。
(1)因子1命名为“匹配性”,包含题项72、73、74、75、76、77、78;因子1包括独特性、一致性两个要素。(2)因子2命名为“共同性”,包含题项79、80、81。
表5-32 KMO与Bartlett检定
表5-33 因子负荷量统计
表5-34 旋转因子矩阵
续 表
【注释】
[1]赵曙明.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247~250.
[2]宋典,汪晓媛,张伟炜.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发展——基于HRM氛围的过程范式.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
[3]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第2版).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4]赵曙明.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237~238,247~250.
[5]作为调研对象的管理人员主要指在绩效管理工作中对他人工作绩效承担责任的基层班组长、主管、中层管理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
[6]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244.
[7]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190.
[8]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244.
[9]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232.
[10]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223,23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