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MBA毕业之后,我一直在一家世界500强的科技公司总部里做战略计划和数据分析。我被这家大公司的全球销售副总裁招入麾下,这个职位的曝光率很高:进行战略机会分析,和数据科学家一起构建预测模型,组织全球销售团队领导层的每月例会,汇总和预测全球销售数据,分析竞争对手情况,每天的分析和报告直接送到销售副总裁、CFO,甚至CEO的面前。但是身在其中的我,却逐渐失去了工作的兴趣。
终于,我做出了一个看起来不太靠谱的决定:离开高薪稳定的工作,跳槽。当时有几个不错的机会摆在我面前,正当我考虑的时候,我发现了我一直很喜欢浏览的“增长黑客网”在招募一名产品经理。我第一次听到增长的概念是在播客,当时一位嘉宾描述他们为了证明某个假设,针对产品设计实验,从真实的用户行为数据中收集结果,最终证明了假设的正确性。我听完兴奋了,这不是和我以前在实验室里做生物实验异曲同工吗?
说实话,“增长黑客网”的机会最初看起来并不起眼,但我做了一番研究之后了解到,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和CEO肖恩·埃利斯,竟然就是传说中发明了“增长黑客”这个名词的人。“增长”这个方兴未艾的新浪潮,让我看到了未来市场营销的发展和商业组织进化的新方向。于是,我毅然决然地跳槽了。
“增长黑客网”的背后是一个精简的团队,而我的职位是增长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Growth)。说实话,这个职位最开始让我也感到很困惑,又是产品经理,又是增长,这到底是个“产品经理”职位,还是个“市场营销”职位?
加入团队之后,我才发现这个职位非常关键,而我也是公司实际上的增长负责人。为什么要叫这样一个名字呢?因为传统的产品经理负责产品开发流程,他们更多的是以解决方案为导向的;而增长产品经理,虽然也遵循类似的流程,来上线功能或者实验,但出发点是“增长”,也就是通过用户行为的改变,来推动某个业务指标的增长,这又和很多市场营销岗位类似,因为营销部门传统上是负责新增用户数、用户参与度、留存率等指标的。所以,简单地说,增长产品经理,就处在“产品”和“营销”的一个交界点上,负责用产品的手段达到营销的目标。
下面来看看我在增长黑客网的日常职责吧:
1)负责增长指标;
2)构建增长模型;
3)制定数据追踪方案,收集用户行为数据;
4)定义关键子指标,构建数据看板;
5)组织每周增长例会;
6)设计增长实验,领导工程设计团队一起上线实验;
7)分析实验结果,产生可以指导下一步实验的洞察;
8)进行用户访谈和用户问卷调查;
9)探索新的用户获取渠道;
10)设计新用户引导系列邮件。
可以看出,增长产品经理既是增长目标的负责人,又是实验方案的执行者,还要协调跨部门的团队完成项目,其具体关注点几乎涵盖了增长“海盗指标”(见图12)的方方面面。
海盗指标(Pirate Metrics):由美国著名的风险投资机构500 Startups的创始人戴夫·麦克卢尔(Dave McClure)提出,包含用户获取(Acquisition)、用户激活(Activation)、用户留存(Retention)、用户推荐(Referral)、盈利(Revenue),很多团队还会加入挽回流失用户(Resurrection)。可以看出,和传统市场部门仅仅侧重于获取用户不同,增长团队的关注点几乎涵盖了一个用户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
图1-2 海盗指标
在这个创业团队里,我一个人身兼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市场营销等数个职位。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但学习新东西的乐趣却让我甘之如饴,各种知识、想法、问题在我脑子里转来转去,互相碰撞。有时候到了晚上,脑子还停不下来,隔三岔五地做各种关于增长实验的梦。就如我那段时间在Linkedin的自我介绍所言:“每一天我都生活在增长、数据分析和产品的世界里,有些晚上也是。”(Everyday I live in the world of Growth,Analytics and Products,some nights too.)
在“增长黑客网”的很多经历都是全新的,然而理科生出身的我,却欣喜地发现,其实增长的整套方法论都是基于我所熟悉的:实验。一名增长产品经理每天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其实和我从前在实验室里穿着白大褂对着小白鼠做的实验相比,并没有本质的不同:需要针对一个目标,产生一个实验假设,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看看假设是对还是错。如果对了,把假设投入应用;如果错了,修正假设,继续下一个实验。增长方法论的精髓之一就是按照科学实验的原则,“尽量”准确地设计实验和测量结果,从而建立起一个“开发—测量—学习”的反馈闭环(见图1-3)。
图1-3 “开发—测量—学习”闭环
举个例子,利用“石蕊试纸”监测液体是酸性、碱性还是中性,是绝大多数人在中学就做过的实验,看看表11展示的化学实验是不是和增长实验很类似?
表1-1 化学实验和增长实验的对比
(www.xing528.com)
(续)
增长实验(Growth Experiment):增长黑客网曾经做过一次调查,用三个词定义“增长黑客”,其中得票最多的一个答案是“Experiment Driven Growth(实验驱动增长)”。这里的实验就是指A/B测试。得益于各大社交网站和搜索引擎对广告平台的大力开发,以及许多商用A/B测试软件的出现,付费广告和产品内部的A/B测试的成本越来越低。大家不必猜测哪个版本表现最好,持续测试并不断优化,才是王道。
不光是实验本身,增长黑客网的工作流程,其实也和实验室有异曲同工之妙,很有系统性。
每周的工作安排,都是围绕着周二的增长例会来进行的(见图1-4)。增长例会耗时1小时,由我来组织,参与者包括CEO、产品副总裁、首席设计师、数据分析师、销售总监和工程副总裁。因为公司的领导层都要参与这个会议,机会成本高,所以每一分钟都有详尽的安排。
图1-4 增长黑客网每周增长例会流程
最开始的15分钟主要用来看指标:北极星指标和目前聚焦领域指标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和上一周相比,指标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为什么?有没有哪些渠道或者群组的数值看起来比较异常?
然后,我们会用15分钟迅速回顾上周的增长实验,看看进展如何。如果有延误,障碍是什么?是程序员忙不过来了,还是产品经理没有及时回复有关实验设计的问题?因为各部门领导都在,我们会尽量在会议上解决这些问题,为执行扫清障碍。
接下来的15分钟,大家会一起回顾已经结束的实验结果。这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因为很多当时觉得不起眼的小实验,却往往有着最意想不到的收获。大家也会挑战实验假设和结论,提出一些很难的问题,在碰撞中经常会产生很多新的实验思路。
再接下来的10分钟,我们会决定下周需要做什么实验。在增长黑客网,我们的目标是每周上线至少3个实验。针对目前的聚焦领域,每个与会者都有机会提名2个实验想法,并且在30秒时间内阐明为什么应该做这个实验。最后综合考虑想法质量和资源分配,决定下周要做的3个实验。
最后的5分钟,我们会看一下备选实验想法库的情况,看看有多少个实验想法,上周谁产生的实验想法最多,谁产生的最少,给他一点无形的压力。当时我们的备选实验想法库一直保持在500个想法以上……让我这个产品经理深感责任重大,深深体会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接下来一周的工作,我们会围绕着增长例会上制定的计划展开。为了达到每周3个实验的目标,会议一结束,我就会把决定要做的实验快速浏览一遍,有少数是可以分派给别的团队成员做的,大多数都是由我来做。我会将这些实验分类:哪些是产品里的A/B测试,需要设计师和程序员合作;哪些是渠道上的测试,我自己就可以解决。我会迅速地排出任务的优先级,当天下午就完成基本的实验方案,并和设计师沟通设计思路。
每周三早上之前,我就会拿到设计初稿,然后和增长程序员团队开会沟通。接下来,就是很多的反复讨论。同时,我会开始着手做其他的市场渠道测试。
到了周五,我会和大家发邮件沟通项目的进度,看看是否能完成预期的3个实验的目标。下周一,检查正在运行的实验,哪些有了显著结果,并可以进行分析。同时,我会汇总实验的上线情况,更新指标数据,准备下周二的增长会议。
下周二早上11点整,大家围坐在桌子旁,增长例会再次准时开始。
怎么样?这样的描述是不是颇有在实验室里开组会的感觉?
做增长越久,我越意识到,从某种程度上说,增长是一项“实验”“流程”“文化”三位一体的工作。很多刚入行的人,往往都更关注具体的实验想法和套路,其实“流程”(见图1-5)和“文化”才是增长团队做大、做强,驱动可持续增长的根基。
增长流程(Growth Process):增长关注的范围虽然广,但并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做实验,而是应该有策略、有重点地按流程进行。首先是根据北极星指标,找到目前对这个指标影响最大的领域,比如,新用户激活,然后对这个领域进行分析,找到一个突破点,产生一系列可能的实验方向和想法;然后,进入到快速实验迭代的阶段,以一两周为一个周期设计实验,产生实验想法后给想法按优先级排序,然后开发和上线实验,分析数据结果,再把结果应用到下一个实验中,并在全过程中,关注指标的变化趋势。
图1-5 增长流程
曾经有人在Twitter(推特)上问我,在增长黑客网做增长,与增长黑客之父天天学习和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我非常诚实地回答,其实对我而言体会最深刻的是,即使是增长黑客之父,也没有做增长的万能灵药。他总是问:“你的假设是什么?如果合理,那咱们就试试看。”
所以,在增长黑客网的经历彻底地解放了我的思维,因为我知道增长没有银弹,不是请来一位专家就能瞬间为你实现曲棍球式的增长,而是需要团队基于对产品和用户的独特认识,产生合理的假设,不断进行实验。有时候不能马上成功,但是没关系,你可以从失败中学习,最终这些失败会指引你找到正确的方向。这套科学的方法才是增长的精髓,才是长期持续成功的有力保障。
“任何事情都是一个实验,通过它,你或者实现增长,或者学到经验。”
(“Everything is an experiment,you win or lear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