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缓解相对贫困的治理体系

构建缓解相对贫困的治理体系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适应农村贫困治理由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型的需要,加快完善缓解相对贫困的治理体系。在治理目标上,要把缓解相对贫困治理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做到统筹规划、通盘考虑、一体布局、一并实施。因此,统筹城乡相对贫困治理,将相对贫困治理范围拓展到城镇势在必行。关键环节是要完善缓解村级相对贫困的多元和微观治理主体。通过多元治理主体的协同作用,形成带领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缓解相对贫困治理的强大合力。

构建缓解相对贫困的治理体系

适应农村贫困治理由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型的需要,加快完善缓解相对贫困的治理体系。

在治理目标上,要把缓解相对贫困治理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做到统筹规划、通盘考虑、一体布局、一并实施。具体来说,就是要把缓解相对贫困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指标,避免出现“两张皮”现象。

在治理体制上,要在总结脱贫攻坚成功经验基础上,着力“县抓落实、乡村具体实施”的体制安排。中央提出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的具体要求中,已经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体制安排确定下来了,而缓解相对贫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把这一体制落实到缓解相对贫困治理体系之中,是合乎逻辑的。但也应看到,随着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贫困治理也将由“运动式治理”转变为“常态化治理”,因此,尽管在体制安排上依然沿用三句话“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提法,但其内涵也应发生相应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探索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群众”多元主体协同发挥作用的治理格局。

在治理范围上,要将乡村相对贫困治理拓展延伸至城镇,把城镇中的低收入者纳入治理范围。尤其是在脱贫攻坚中,龙州县大约将7000名的农村贫困人口安置在县城及其他乡镇,这些人在城镇落户之后,尽管就业基本有保障,收入水平也比原来要高,但是他们在城镇里仍然属于低收入群体,成为城镇中的贫困对象。因此,统筹城乡相对贫困治理,将相对贫困治理范围拓展到城镇势在必行

在基层微观治理层面上,要探索形成发挥群众主体的微观治理体系,通过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将外部的支持帮助转化为群众积极参与的自我行动。关键环节是要完善缓解村级相对贫困的多元和微观治理主体。其中,农村基层党支部要真正发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核心作用,村民委员会应成为治理的骨干力量;各类经济组织(包括经济能人)则应成为治理的重要载体或依托;各类自治组织(比如宗族组织等)发挥补充力量作用,农村中的乡贤(退休干部、教师以及返乡创业的骨干分子等)应起到联结纽带作用。通过多元治理主体的协同作用,形成带领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缓解相对贫困治理的强大合力

【注释】

[1]方珂、蒋卓余:《消除绝对贫困与反贫困社会政策的转向》,《云南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

[2]王小林:《改革开放40年:全球贫困治理视角下的中国实践》,《社会科学战线》2018年第5期。

[3]安格斯·迪顿:《逃离不平等:健康财富及不平等的起源》,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

[4]王小林:《改革开放40年:全球贫困治理视角下的中国实践》,《社会科学战线》2018年第5期。

[5]王小林:《改革开放40年:全球贫困治理视角下的中国实践》,《社会科学战线》2018年第5期。

[6]Amartya Sen.Commodities and Capabilities[M].Amsterdam:North-Holland,1985:353.

[7]刘杰、李可可:《彼得·汤森的相对贫困理论及其在英国的实践》,《社会保障研究》2016年第1期。

[8]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9][印度]阿马蒂亚·森:《贫困与饥荒》,王宇、王文玉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10][印度]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同春芬、张浩:《关于相对贫困的研究综述》,《绥化学院学报》2015年第8期。

[12][印度]迪帕·纳拉扬等:《谁倾听我们的声音》,付岩梅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www.xing528.com)

[13]同春芬、张浩:《关于相对贫困的研究综述》,《绥化学院学报》2015年第8期。

[14]唐钧:《中国城市居民贫困线研究》,上海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5]童星、林闽钢:《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线研究》,《中国扶贫论文精粹》2001年第10期。

[16]谷树忠:《贫困形势研判与减贫策略调整》,《改革》2016年第8期。

[17]张琦:《减贫战略方向与新型扶贫治理体系建构》,《改革》2016年第8期。

[18]左停:《反贫困的政策重点与发展型社会救助》,《改革》2016年第8期。

[19]李小云、许汉泽:《2020年后扶贫工作的若干思考》,《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

[20]白增博、孙庆刚、王芳:《美国贫困救助政策对中国反贫困的启示——兼论2020年后中国扶贫工作》,《世界农业》2017年第12期。

[21]胥爱贵:《探索建立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江苏农村经济》2017年第11期。

[22]黄磊:《苏南地区相对贫困群体精准帮扶研究——基于无锡市的探索与实践》,《江南论坛》2018年第4期。

[23]王毅:《精准扶贫背景下的相对贫困村脱贫策略研究——以成都市大邑县部分村(社区)为样本》,《青年时代》2018年第1期。

[24]凌经球:《可持续脱贫:新时代中国农村贫困治理的一个分析框架》,《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25]赵伦:《相对贫困:从个体归因到社会剥夺》,《商业时代》2014年第18期。

[26]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DA0MzcwMA==&mid=403463118&idx=1&sn=313b7f763f5b403718c542a06b7dff84&scene=21#w echat_redirect。

[27]新华社:《习近平春节前夕赴河北张家口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1/24/c_1120377384.htm。

[28]凌经球:《可持续脱贫:新时代中国农村贫困治理的一个分析框架》,《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