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企业经营联合适应了独立经营的企业发展专业化分工和更加有效率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因而这种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中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这种企业组织与经营形式变化的必然趋势,同样要表现在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之中。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旧的产品经济模式向新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模式的转换,拥有责、权、利并已成为经济实体的城乡各种企业,在商品经济的企业经营机制、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下,纷纷自动联合起来。在城市,特别是体制改革试点的城市如常州、重庆等地,早就出现了以大型企业为主体,以名牌产品为龙头,在生产要素(资金、原材料、厂房、设备、技术和劳动力)方面进行超越行业、所有制、城乡、地区的横向联合形式,这种联合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在农村,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化和经济的商品化,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经济联合,更如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其中既有农民家庭之间的联合,又有农民家庭经济同集体经济、国营经济的联合;既有同一地域、同一部门的联合,又有跨地区、跨城乡、跨行业的联合;既有生产领域里的联合,又有供销、加工、储运等产前产后的联合。我国企业横向联合不仅来势猛、发展快、范围广,而且它的形式多种多样,从企业间临时性的简单的物资和产品协作,发展到打破所有制、部门、地区界限的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生产、经营、销售、科研、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联合。近年来,还出现了以某一个大企业为核心,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一大批企业联结起来的、众星拱月式的企业群体。这种发达的企业横向联合,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经济效益。
社会主义制度下企业的经济联合化和资本主义制度下企业的经济联合化有什么不同呢?众所周知,资本主义制度下企业的经济联合化,纯粹是出于资本家榨取最大利润的动机,因而那里的企业横向联合是自发地和盲目地进行的。一方面,资本家私有制排斥对企业活动的外来干预;另一方面,私人利益的对抗,资本家损人利己和吞并对方的企图,限制和阻碍合理的经济联合的发展。因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企业经济联合往往提高了微观经济效益,但缺乏宏观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可以从当代某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企业“空心化”[4]、生产力布局不合理、环境污染、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等现象中表现出来。(www.xing528.com)
社会主义制度开拓了企业间合理的横向经济联合的广阔道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利益的基本一致性,使企业能够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国家的计划指导与协调,为企业的横向联合指出了发展的正确方向。国家的协调,便利和加速了企业自主的联合进程,因而社会主义制度下,企业的横向经济联合能够适应经济规律的要求,最广泛地健康地发展。多样性、多层次的企业经济联合,不仅能大大提高微观的经济效益,也增大宏观的经济效益,并且能逐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包括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统一。这种情况表明,社会主义制度能使联合的生产能力获得充分发挥,并使这种新生产力最有效地从属于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