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正处于提质升位、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高位求进面临重大挑战。如何充分发挥本地科技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或产业化,有效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地方互动发展,更好地为全市发展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近期市政府研究室就这一问题赴上海、南京等东部城市进行了专题调研。经过初步学习研究,并结合成都实际,提出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几点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是支持创新成果本地首购首用。南京市专门开辟一条轨道交通线路让本地十几家企业协同完成,既实现了技术创新,又降低了政府采购成本,还带动了一个产业真正落地。上海市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投入使用大量上汽集团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为上海“智造”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最佳展示舞台。建议我市加大本地企业创新成果的支持力度,特别是部分民营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刚开始在市场推广比较困难的时候,帮助其在本地推广运用,推动有潜力、有市场的企业发展壮大。
二是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上海市鼓励市属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到企业兼职兼薪或自主创业,各高校可保留3%编制专门用于支持教师“校企流动”。同时,上海市建立“环同济知识经济圈”,通过政府搭建的创新创业平台和大学的优势学科有机结合,进一步激发高校师生的创业激情,目前已吸引上千家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设计企业落户。南京市鼓励科研人员利用职务发明成果在特定创业载体平台创业并实施转化,不仅可以在3年内保留原有身份和职称,而且职务发明成果收益最高达95%。建议我市进一步出台或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市属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通过“校企流动”等方式进行自主创业,提高在蓉高校、科研院所职务发明成果的收益比例。同时,加快推进环电子科技大学知识经济圈建设,通过市场引导,吸引更多高校师生创新创业。
三是打造关键技术研发地方“主力军”。南京市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建相关产业核心技术创新研究院,集中攻关重点科技项目核心技术,形成了一批掌握国家相关行业关键技术的“国家队”。目前,我市在汽车产业领域已建立了相关产业研究院。建议我市出台具体政策,依托我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轨道交通、新材料等产业优势,以及在蓉高校在这些领域的学科优势,鼓励行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集中攻克产业技术瓶颈,推动相关产业领先发展,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四是财政优先支持风险资金投入项目。上海市尊重市场选择,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安排专项资金优先支持前期有风险资金进入的项目,减少财政资金投入科技创新项目的盲目性,降低财政资金所承担风险。建议我市完善相关政策,优先支持有风险资金进入、有市场吸引力的项目,让风险资金替政府财政资金进行预筛选,有效放大财政扶持资金效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五是鼓励发展技术转移专业服务团队。上海市鼓励建立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服务团队,通过专业化中介服务,进一步提高技术转移或专利技术的转化率。比如,中科院上海生科院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建立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中心(现上海盛知华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通过专业化运作,2010年把上海生科院一项抗肿瘤药物专利权许可给一家跨国药企,合同金额高达6000万美元(不包括销售收入提成),成为中科院有史以来单个专利合同金额最高的一次技术转移。建议我市出台鼓励政策,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较强专业背景、熟悉相关规则的高层次人才或团队,提升我市技术转移专业服务水平,促进更多科技创新成果本地转化。(www.xing528.com)
六是建立政府内部常态沟通协调机制。上海市建立了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市农委和市财政局的“四委一局”会商平台,通过立项之前共同会商、立项之后共同管理的合作方式,实现了资源统筹、信息共享,避免对科技项目重复支持或支持不连贯等现象。建议我市科技局牵头,加强与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农委、市教委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会商常态机制,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共同做好全市科技成果从立项支持到转化的系列工作。
成都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刘斌 王胜 李先阳(执笔)
2014年3月20日
(原载《送阅件》2014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