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经济学研究成果的评价问题

中国经济学研究成果的评价问题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经济学研究成果评价,因为受国际化有关政策的影响,在许多大学制订的职称晋升或科研奖励标准中,都将教师在SSCI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作为最重要的考核标准和评定依据,在许多高校制订的核心期刊或重点期刊中,SSCI期刊都排在第一位,并且有重奖措施。这种政策导致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无法进行自由的科学研究,而是把更多的甚至主要精力用于撰写符合SSCI标准的学术论文上。

中国经济学研究成果的评价问题

对于经济学研究成果评价,因为受国际化有关政策的影响,在许多大学制订的职称晋升或科研奖励标准中,都将教师在SSCI(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建立的综合性社科文献数据库)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作为最重要的考核标准和评定依据,在许多高校制订的核心期刊或重点期刊中,SSCI期刊都排在第一位,并且有重奖措施(有的学校对于在SSCI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所给予的奖金高达8万元甚至更多)。这种政策导致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无法进行自由的科学研究,而是把更多的甚至主要精力用于撰写符合SSCI标准的学术论文上。

近些年来,同样在国际化有关政策的导向下,许多名牌重点大学竞相花重金大批引进海外而且主要是英美国家毕业的经济学博士和博士后,有些经济学院的海归人数已经占到全部教师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甚至有学者提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应该减少培养本土的经济学博士,而专注于为西方主流经济学输送优秀的博士生。令人惊讶的是,这种提议竟然得到不少经济学者的支持和赞成。[27]从专业特长方面来说,各学校主要引进的是能够运用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范式并有可能在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专业人才。这种情况导致同一个学院内的“海归”与“土鳖”在经济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出现极不公平现象,而且还导致国内许多大学甚至是重点大学的经济学博士生感到要进入高校任教前途渺茫,从而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科研积极性。

以上这些情况表明,我国经济学研究中的严重西化甚至“英美化”倾向已经是一个不容否定、忽视的客观事实,并且已经产生了各种严重危害。对于中国经济学的严重西化倾向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时,陈岱孙教授就已经发出警告,他指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必须坚持“弘扬马列、锐意求新、借鉴西学、体察国情”的原则。[28]2005年,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先生著文批评了当前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西方经济学影响力逐渐上升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被削弱的现象。[29]程恩富教授也大声疾呼,中国经济学不能食洋不化,他提出了“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世情为鉴、国情为据、综合创新”的原则。[30]2008年西方发达国家爆发了严重的金融经济危机,以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为核心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即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和政策在全世界都备受质疑,甚至在发达国家出现了“重新发现马克思”的社会思潮。然而,时至今日,中国高等院校经济学教育和研究中存在的严重西化倾向不仅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观,甚至还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这种不正常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和深思。对此,我们必须进行认真分析和严肃对待。

其一,必须认真看待和高度重视中国经济学研究中存在的严重西化倾向及其产生的严重危害。党和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各高校,必须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纠正和扭转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发展方向。中国经济学的基本发展方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并把这些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其次要借鉴和吸取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西方经济学中的科学成分;最后要能够反映和解释我国生动活泼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服务。借鉴和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西方经济学中的科学成分可能会形成经济理论多元化的局面,但在这些多元化的经济理论中必须有一种理论能够起“主导理论”作用,这个主导经济理论是适合本国国情的占主导地位的根本经济理论和根本经济思想,没有根本理论和根本思想的国家,充其量只能跟在别国后面走,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这个根本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3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32]

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起点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33]因此,中国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不能脱离这个起点,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主体,吸收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融合互补,[34]并及时研究、提出、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35]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导地位的前提下,正确开展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使我国经济学教育能够真正实现其本质和根本目的,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与思想行为能力,有利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有利于中国经济学的创新和创建,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比如中国经济学的教学体系中所包含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术训练方法、学生的科研方向即他们的选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36]

其二,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化不能走两个极端。对于中国经济学研究来说,目前与欧美尚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既是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与西方差别较大造成的。当今的经济学研究不可能是孤立的闭门造车,中国经济学研究要想尽快提升整体水平,必须走国际化道路。但是,这种国际化不能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妄自菲薄。现在中国经济学研究有三种不正常现象:唯“美”是从;外国月亮比中国圆;模型总是比思想和理论重要。多少年来,中国经济学在理论上不自信,不能真正立起来,尤其是,作为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中国特色的理论经济学的强有力话语体系,确实令人感到遗憾。应当看到,西方人对我们的不理解,在相当程度上是与中国经济学理论缺乏自信、自立、自强有关。中国经济学学者或正在学习经济学的学生应当明确西方经济学主要依赖的是西方经济发展经验,中国经济学面临的是中国经济实践、发展经验,其要解决的也是中国经济问题,因此,必须摆脱西方中心论和唯“美”是从的错误观念。[37]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提出摆脱西方中心论的同时,我们往往会走进另一个极端,即盲目排外。一提打造中国经济学,似乎就要彻底抛弃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似乎是绝对地另起炉灶,这显然也是不正确的。必须承认,我们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终究还是市场经济,而且现代市场经济在中国历史并不长,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因此,要认真学习和研究经济规律,真诚地向市场经济学习,遵循市场决定来配置经济资源和组织各项活动,是中国经济发展改革的应有之义。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学习、钻研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对照中国经济的实践而融会贯通、取舍吸收,正是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其三,要鼓励创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标识性概念、范畴和经济学理论体系。提出建设有中国逻辑、中国流派、中国风格的经济学,绝对不是刻意别出心裁,而是中国经济发展对中国经济学研究提出的内在要求;经济学理论发展和创新的需要,是时代赋予中国经济学家乃至全球经济学界的使命。对此,我们应有理论的自信,也更需要理论的自强。严格地说,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经济学,绝不能局限于对那些发生在中国的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经济政策和做法进行简单地归纳和总结,而必须发现和重构不同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前提,这种前提性的差异深藏于文化的差异之中。

在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里,文化传统与西方必定不同。应当看到,正是因为有这种文化差异,中国的经济学才可能真正得以建立。当今,统治世界的现代经济学是在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方文化的锐利进取精神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文化是中国经济学的根和土壤,中国经济学研究更应把东方文化的精髓作为哲理性的范畴,引入研究框架和范式,这样才有可能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学跨上一个新的、更有活力、更能引领发展的高度,并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总的来说,我们要建构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不是简单的西方经济学中文版,也不是“中学为体”的简单糅合,而是一套真正有别于西方经济学的话语体系和概念体系。这是对中国经济现象认真思索的结果,更是很多中国经济学者发自内心的期盼。对此,中国经济学研究在重视对文本解读的同时,不能拘泥于文本而陷入教条主义,更多的研究是提炼现实问题。中国经济学研究应该以当前重大的、紧要的问题为导向,对一些重大的本质问题要有现实回答,而不是回避进而忽视对其研究、分析和提炼,比如失业问题、贫困问题、不平等问题。2015年,法国经济学学者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的资本论》,简称《新资本论》,对财富问题、贫困和分配不平等问题做了深入解读,在全世界引起关注和轰动。这对中国经济学研究的走向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和借鉴。因此,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不是简单化地引经据典,比如很多学者常常“根据需要找一大堆语录,什么事都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说过了,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实践发展和创新,这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38]。我们强调和提倡的马克思主义既不是教条主义也不是实用主义,我们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揭示、提炼当前中国经济中重大问题背后的规律,比如政府与市场关系背后的规律、所有制结构背后的规律、国企改革背后的规律等。只有对这些问题做出系统化、理论化和本质化的解读和诠释,才能真正弄懂马克思主义。[39]

其四,中国经济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注重在中国文化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这也是除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经济学的基础资源外的另外两个重要资源,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和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尤其是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40]因此,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要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授和研读,强化对中国文化的培育和熏陶,克服经济学教育碎片化的倾向,将传统的中国文化与现代经济学融合,提升中国经济学的文化和理论的厚重性和现实性。

从借鉴和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不仅要注重教材本身的多元化,更要重视学科多元化建设的问题,即防止西方主流经济学教材一家独大的局面,同时对这些教材的内容必须严格审查,批判吸收。因为教材不仅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传播的有力渠道,同时也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渠道,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41]在西方经济学教材的选用上,必须要讲清楚研究者是为谁服务的,研究者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研究什么,又主张什么。[42]比如对学生现有经济学的“三高”训练,在教学框架设计上应立足讲清理论模型的运用背景和现实意义,而不能简单化地推演模型甚至把经济学变成“奥数训练班”。因此,改革现有的经济学教育成为当务之急。一是植根于中国文化和历史,推动经济学理论的扩展,使经济学的理论重于技巧,内容重于形式,真实性压倒虚构(各种假设);二是精练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概念、话语、方法,对其要有分析、有鉴别、有批判,适用的就拿来用,不适用的就不要生搬硬套,[43]提倡和鼓励对西方经济学方法的学习。对于社会科学而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对于中国经济学同样如此。中国经济学大师只能诞生在对中国历史文化有深入了解,同时又植根于中国土壤并融入国际化背景的学者中。唯其如此,中国经济学才会成世界主流经济学并得到国际认可。

其五,经济学研究的学术成果评价不能唯SSCI化。不能一味用是否有成果发表在国外核心杂志来评价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学者。因为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经济,这一研究对象除了具有经济学的普遍性外,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中国经济问题的特殊性在国外主流杂志里还很难形成一个主要的话题,更不是西方主流真正关心的问题。因此,单纯用SSCI评价体系,不但不利于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推进和研究人员的培养,而且反而会扼杀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和人才成长的机制。

其六,关于中国经济学研究的人员聘用问题。欢迎更多有志于中国经济学教育和研究的海外归国人员投身于中国经济学教育和研究中。但是,从制度层面上来说,不能只招国外毕业的,不招国内毕业的,厚此薄彼,而是要有统一的标准和尺度衡量。招国外回来的学者,要考察他回来之后有没有成功转型,有没有中国意识,能不能把研究方法转过来、具不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44],这是判断的重要环节。在国外稍稍工作几年,有一定的经验、有转型能力的这种人是中国经济学教育和研究最需要的,但是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立足中国、融入国际才是最关键的。

总之,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巨大的经济体量,决定了中国必须成为创新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的重要参与者,也决定了中国经济学应该成为主流经济学的建构者。中国经济学界的使命就是要思考如何将我们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丰富实践与西方文明的优秀部分融合和集成,升华出经济学的中国理论和中国话语体系,显示出中国经济学的主体性。中国经济学教育和研究的出路在于要尽快扭转只在“西方笼子里跳舞”的不良倾向,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于教学和研究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45]同时立足中国现实,提炼中国问题,借鉴国外,融入国际,正确总结中国理念,科学概括中国经验,从而真正使中国经济学走向国际,引领国际。

(原载于《当代经济研究》,2017年9期)

【注释】

[1]中国人民大学邱海平教授以及经济学院博士生陈跃对此文有贡献。张晓晶.主流经济学危机与中国经济学的话语权[J].经济学动态,2013(12):24-30.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2016-05-18.

[3]周文,孙懿.中国经济模式与中国经济学[J].经济学动态,2010(11):45-49.

[4]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2016-05-18.

[5]高培勇.在“接地气”中实现中国经济学的创新[J].经济研究,2015(12):27-28.

[6]高培勇.在“接地气”中实现中国经济学的创新[J].经济研究,2015(12):27-28.

[7]何自力.构建中国经济学学术话语体系已是当务之急[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3(01):26-28.

[8]张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非正统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多元发展[J].社会科学辑刊,2016(04):15-20.

[9]高培勇.在“接地气”中实现中国经济学的创新[J].经济研究,2015(12):27-28.

[10]逄锦聚.论中国经济学的方向和方法[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2(04):3-17.

[11]白永秀.建国60年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学家,2009(07):12-17.

[12]白永秀.建国60年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学家,2009(07):12-17.

[13]逄锦聚.论中国经济学的方向和方法[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2(04):3-17.

[14]黄泰岩.构建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内涵与途径[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3(01):15-16.

[15]贾根良.中国经济学革命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6(01):56-71.(www.xing528.com)

[16]刘国光.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J].经济研究,2005(10):4-11.

[17]邹进文.近代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来自留学生博士论文的考察[J].中国社会科学,2010(05):83-102;221-222.

[18]刘国光.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J].经济研究,2005(10):4-11.

[19]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2016-05-18.

[20]刘灿.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经济学的教学体系[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3(01):16-18.

[2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2016-05-18.

[22]贾根良.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西方主流化遭遇重大质疑[J].南开经济研究,2003(02):3-12.

[23]贾根良.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西方主流化遭遇重大质疑[J].南开经济研究,2003(02):3-12.

[24]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2016-05-18.

[25]贾根良.中国经济学革命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6(01):56-71.

[26]黄泰岩.构建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内涵与途径[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3(01):15-16.

[27]卢荻.有感于“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关于“中国经济学新规范”的某些观点[EB/OL]:http://www.cpeer.org/html/jiaoxueyukeyandongtai/kechenggaige/2005/0629/1367.htm,2005-06-29.

[28]陈岱孙.西方经济学与我国的现代化[J].世界经济,1983(09):8-14.

[29]刘国光.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J].经济研究,2005(10):4-11.

[30]程恩富,何干强.论推进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学术原则——主析“马学”“西学”与“国学”之关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04):5-16;159.

[31]逄锦聚.论中国经济学的方向和方法[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2(04):3-17.

[3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2016-05-18.

[3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2016-05-18.

[34]白永秀.建国60年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学家,2009(07):12-17.

[3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2016-05-18.

[36]刘灿.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经济学的教学体系[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3(01):16-18.

[37]张晓晶.主流经济学危机与中国经济学的话语权[J].经济学动态,2013(12):24-30.

[38]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2016-05-18.

[39]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2016-05-18.

[40]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2016-05-18.

[4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2016-05-18.

[4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2016-05-18.

[4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2016-05-18.

[44]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

[4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