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经济学教学的规范化设置问题

中国经济学教学的规范化设置问题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回顾近年来的中国经济学研究的进展,在规范化和国际化的大旗下,数学化、模型化的高歌猛进与饱受抨击同时相伴。没有数学不入流,没有英文的教学不是国际化的教学。因为,缺乏对中国历史的认知,缺乏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国学的熏陶,中国经济学就缺失了厚重性和现实性,成为有技术没文化的空壳,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立足的土壤和根基,更不能对中国现实经济问题形成准确判断。

中国经济学教学的规范化设置问题

现在许多重点综合大学尤其是财经高校在经济学教学中围绕西方经济学开设了包括微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等一系列课程,这些课程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同属经济学学科下的政治经济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等专业的课程数量。许多大学开设这些课程的教师都直接采用西方原版教材(英文版)或其中文译本,而拒绝采用中国学者编著的教材(包括“马工程教材”),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的现象。[24]受上述环境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也大多是照本宣科,而较少甚至没有分析与批判(科学的批判并不是简单地全盘否定)。这种状况使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西方经济学,并且在价值观、社会观和历史观上深受西方经济学的影响。在研究生入学考试方面:绝大多数经济学博士点和硕士点在招生考试中,西方经济学所占考分超过一半以上,有的达到三分之二甚至五分之四。这种情况同样导致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和考试复习中把主要精力用于钻研西方经济学。这种课程教学和入学门槛设置貌似科学,实则偏颇。

回顾近年来的中国经济学研究的进展,在规范化和国际化的大旗下,数学化、模型化的高歌猛进与饱受抨击同时相伴。没有数学不入流,没有英文的教学不是国际化的教学。深奥的数学证明似乎代表了科学真理,流利的美国英语成了一种权威的象征。至于这门学科的历史是怎样的,经济学与现实的相关性,经济学是否以及有无可能存在可供替代的理论范式,他们是不予考虑的,以至于在许多研究者和青年学生中产生这样一种感觉:美国的、新古典的、数学化的经济学就是科学的经济学。[25]数学化的大潮浩浩荡荡,英文教材的大肆泛滥,并没有带来经济学的生机和活力,更没有赢得国际化的认同。因为,缺乏对中国历史的认知,缺乏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国学的熏陶,中国经济学就缺失了厚重性和现实性,成为有技术没文化的空壳,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立足的土壤和根基,更不能对中国现实经济问题形成准确判断。当然,我们并不否定数学在经济学发展中的作用,因为经济学除了理论的逻辑和经验的逻辑以外,数理的逻辑同样值得重视,[26]但经济学数理逻辑的基础是理论的逻辑和经验的逻辑。(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