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学研究在与国际接轨的大潮中,事实上是“一边倒”,实质上是加速西化。比如在很多高校的课堂上,西方原版教科书的使用、英语授课和教学被当作是竞相追逐的时尚,流利的美国英语成了一种权威的象征。[15]简单地把国际化等同于西化,结果形成照抄照搬、食洋不化的局面。甚至有学者指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高频率地引进外国经济学教材。[16]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各类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基本上沿袭“西学东渐”的路径。事实上西方经济学逐渐在中国经济学教育中占据了主流地位并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经济学的话语权。这种潮流对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有百害而一无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冲击下,向西方学习成为中国实现自强的重要方式。虽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但事实上,在中学与西学的对阵中,以科学为标签的西学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而中学则是步步败退,全盘失守。西学不仅在自然科学,而且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占尽了优势,在世界思想学术格局中形成“强西学而弱中学”的学术思想垄断局面。西学逐渐占据了世界思想学术中心地位,垄断了学术话语权,中学则逐渐处于边缘化地位,在学术话语权方面处于鹦鹉学舌、邯郸学步的被支配地位,中国实践和中国发展逐渐成为西方理论的“跑马场”和“试验田”。
“老师总是欺负学生”。100多年西学东渐的尝试和努力并没有彻底改变中国落后和积弱积贫的局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西方现代经济学从19世纪开始对中国产生影响,中国经济学由此诞生,但这些所谓的中国经济学并不是内生的,而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其内核还是西方现代经济学,大部分内容只不过是一些留学海外的学生群体生搬西方现代经济理论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硬套。因此,他们在西方现代经济学的“东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17]这些留学生群体将西方现代经济学引进中国,充实中国经济学是好的一面,但他们其中的绝大部分人没有经历过马克思主义再教育,对西方经济学不加评论并原汁原味地引入中国,甚至生搬硬套来解释中国经济问题,不仅不能有效解释中国经济现象,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导地位。[18]换句话说,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不能以牺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前提或代价,因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同时中国经济学不是纯而又纯的自然科学,而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的哲学社会科学。中国经济学必须有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以人民为中心。因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同时,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因此,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19]
西学东渐的历史教训应该引起高度警醒和重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很大一部分人缺乏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缺乏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基础,缺乏对过去中国和当今中国现实的全面认识和了解,更缺乏对中国当前的实践认知,中国经济学界正在形成一批不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接地气、缺常识的高学历专家学者群,他们已养成一种根深蒂固的“学术殖民思维”,对外国理论生搬硬抄、亦步亦趋、拔高甚至神化,并以此标榜,甚至自以为是地“沾沾自喜”站在世界学术前沿。一些学者往往习惯于用西方的概念来裁剪中国的社会现实,将中国丰富的实践和创新变成解释西方理论正确性的注解,从而造成中国经济学始终“在西方理论的笼子里跳舞”的现象。任何一个稍有理论常识的人都清楚,中国过去近40年改革开放的成绩并不是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指导下取得的。因此,中国经济发展不是中国经济学缺乏从西方引进的各种思想,恰恰所缺乏的正是从深入了解中国自己过去近40年的成功经验以及未来的机遇和挑战的本质中去总结出新理论,中国经济学所需要的是“了解中国国情”同时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经济学理论创新人才。[20]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21]同时,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现在,近200个发展中国家尚无根据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而发展成功的先例。这一事实也在提醒中国经济学理论发展需要放弃西化思维的模式,不能固执地认为一旦国家经济发展出现了问题,就应该去西方现有的主流理论或大师所写的故纸堆中对号入座,进而寻找解决办法;而应该是立足于国情和本国实践了解这些问题的本质和原因,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www.xing528.com)
目前,中国经济学研究的现有格局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诉求相距甚远,并且中国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化认知仍然停留在40年前的水平。刻舟求剑,不能与时俱进。前几年在法国兴起的高校经济学专业学生联合反对主流经济学一统天下的“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美国哈佛大学曼昆教授被学生罢课等案例值得我们引以为鉴。“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兴起及曼昆教授被学生罢课等事件标志着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遇到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这场运动对西方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批判,它对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西化趋势不啻当头棒喝,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方向需要重新反思。[22]另外,从中国经济学本身的健康发展需要来看,我们必须以中国经济为研究对象,在广泛吸收一切优秀的经济学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融会贯通和创新,从而创造出符合中国发展需要的中国经济学或中国经济学流派,唯其如此,中国经济学才能适应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然而,中国经济学研究的严重西化和“英美化”倾向,即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新古典主流化和数学形式化的严重倾向,使得经济学成为一种“逆我路向”的智力数字游戏,既离群索居,又自我封闭式,使得其理论严重脱离现实。[23]这同样与中国经济学创新和发展的内在要求相冲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