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生命周期理论
项目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任何项目都要经历提出设想、立项决策、设计、建设,到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或生产,收回投资、达到预期目的为止所经历的多阶段的完整过程。项目后评价是在项目竣工交付使用或投入运行一段时间后,对项目的决策目标、实施过程效率、运营的效益、项目的可持续性等开展的综合性调查分析、论证与评价。从项目后评价的功能定位看,项目后评价是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对整个项目的目的、作用、实施过程、效益、影响程度与可行性研究的结果以及项目决策的正确性进行客观独立的分析和评价,是项目的终点和结束阶段。同时,项目后评价又可视为一个新项目的开端,其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反馈到后续待建新项目中去,以提高项目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对项目其他环节进行监督约束,构成新的项目周期循环。
2.系统控制与反馈理论
项目后评价是运用现代系统工程与反馈控制的管理理论,对项目决策、实施和运营结果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定。项目后评价是一项严密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具有特定功能,由多个相关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内部各要素之间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开放式环闭系统。该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控制”五个要素构成,通过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和管理等资源的投入,经过一系列处理(项目实施、运营和产出),及时反馈项目实施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使投资决策者掌握项目实施全过程的动态,及时调整方案和执行计划,并在项目建设或运行过程中得到控制与改善,使项目顺利实施并投入运营。同时,对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作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对今后的项目目标作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保证项目顺利开展与科学化管理,实现系统与外部环境进行能量、信息的交换,最终达到系统的最优化。
因此,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是将系统控制与反馈理论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有效地对项目投资的规律、结构和方向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宏观调控。(www.xing528.com)
3.成本-效益理论
成本-效益理论认为,任何经营项目的投入与产出都有相应的成本与效益,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追求相对经济效益较大的方案,即收益相同选较低成本、成本相同选较高收益,从而达到经营项目整体合理性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项目后评价衡量项目本身是否遵循成本-效益原则,项目建设总投资包括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投入,项目支出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以及期间费用等支出,直至项目实施之后的销售收入、成本回收以及补贴等收益,是否达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或项目实施后是否比实施之前给企业、社会带来更大的收益。因此,成本-效益理论明确了项目后评价的条件界定。
4.可持续发展理论
联合国《21 世纪议程》(1992)提出,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由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分体系组成,是全面协调自然、经济、社会三维结构之间相互关系、相互渗透的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突破了传统经济发展理论,提出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强调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社会的代内公平性和生态环境为代价,即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资源和生态可持续性是前提,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标。因此,在进行后评价时应充分考虑后评价项目是否符合“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不仅要重视项目的经济效益,更需要重视项目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同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