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应对是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研究规避、控制与防范风险的措施,为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风险应对应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经济性,并贯穿于项目评价的全过程。
决策阶段风险应对的主要措施包括:强调多方案比选;对潜在风险因素提出必要研究与试验课题;对投资估算与财务(经济)分析,应留有充分的余地;对建设或生产经营期的潜在风险可建议采取回避、转移、分担和自担措施。
结合综合风险因素等级的分析结果,应提出下列应对方案:K级,风险很强,出现这类风险就要放弃项目;M级,风险强,修正拟议中的方案,通过改变设计或采取补偿措施等;T级,风险较强,设定某些指标的临界值,指标一旦达到临界值,就要变更设计或对负面影响采取补偿措施;R级,风险适度(较小),适当采取措施后不影响项目;I级,风险弱,可忽略。
风险应对的四种基本方法:风险规避、风险减轻、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
1.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指承包商设法远离、躲避可能发生风险的行为和环境,从而达到避免风险发生的可能,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种:
(1)拒绝承担风险。
承包商拒绝承担风险的大致情况包括:对某些存在致命风险的工程拒绝投标;利用合同保护自己,不承担应该由业主承担的风险;不接受实力差、信誉不佳的分包商和材料、设备供应商,即使是业主或者有实权的其他任何人的推荐。
(2)承担小风险回避大风险。
在项目决策时要注意,放弃明显导致亏损的项目。对于风险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成功把握不大的项目,不参与投标,不参与合资。甚至有时在工程进行到一半时,预测后期风险很大,必然有更大的亏损,不得不采取中断项目的措施。
(3)为了避免风险而损失一定的较小利益。
利益可以计算,但风险损失是较难估计的,在特定情况下,采用此种做法。如在建材市场有些材料价格波动较大,承包商与供应商提前订立购销合同并付一定数量的定金,从而避免因涨价带来的风险;采购生产要素时应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的分包商,虽然价格略高于市场平均价,但分包商违约的风险减小了。
2.风险减轻
承包商的实力越强,市场占有率越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一旦出现风险,其造成的影响就相对小些。例如,承包商承担一个项目,出现风险会使他难以承受;若承包若干个工程,其中一旦在某个项目上出现了风险损失,还可以有其他项目的成功加以弥补。这样,承包商的风险压力就会减轻。
在分包合同中,通常要求分包商接受建设单位合同文件中的各项合同条款,使分包商分担一部分风险。有的承包商直接把风险比较大的部分分包出去,将建设单位规定的误期损失赔偿费如数打入分包合同,将这项风险分散。(www.xing528.com)
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承包商在不能回避风险的情况下,将自身面临的风险转移给其他主体来承担。风险的转移并非转嫁损失,有些承包商无法控制的风险因素,其他主体都可以控制。风险转移一般指转移给分包商和保险机构。
(1)转移给分包商。
工程风险中的很大一部分可以分散给若干分包商和生产要素供应商。
承包商在项目中投入的资源越少越好,以便一旦遇到风险,可以进退自如。可以通过租赁或指令分包商自带设备等措施来减少自身资金、设备沉淀。
(2)工程保险。
购买保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转移风险的手段,将自身面临的风险很大一部分转移给保险公司来承担。
工程保险是指业主和承包商为了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向保险人(公司)支付保险费,保险人根据合同约定对在工程建设中可能产生的财产和人身伤害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
(3)工程担保。
工程担保是指担保人(一般为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机构或个人)应工程合同一方(申请人)的要求向另一方(债权人)做出的书面承诺。工程担保是工程风险转移的一项重要措施,它能有效地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许多国家政府都在法规中规定要求进行工程担保,在标准合同中也含有关于工程担保的条款。
4.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是指承包商将风险留给自己承担,不予转移。这种手段有时是无意识的,即当初并不曾预测的,不曾有意识地采取种种有效措施,以致最后只好由自己承受;但有时也可以是主动的,即经营者有意识、有计划地将若干风险主动留给自己。
决定风险自留必须符合的条件(满足其中一项即可)包括:自留费用低于保险公司所收取的费用;企业的期望损失低于保险人的估计;企业有较多的风险单位,且企业有能力准确地预测其损失;企业的最大潜在损失或最大期望损失较小;短期内企业有承受最大潜在损失或最大期望损失的经济能力;风险管理目标可以承受年度损失的重大差异;费用和损失支付分布于很长的时间里,因而导致发生很大的机会成本;投资机会很好;内部服务或非保险人服务优良。
如果实际情况与以上条件相反,则应放弃风险自留的决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