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外劳动供给研究现状及限制因素考虑

国内外劳动供给研究现状及限制因素考虑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典的劳动供给理论一般认为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也就是说,劳动供给的数量和工资的变动是同向的,对于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现象,相关学者也进行了研究。其首先指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研究劳动供给需要考虑最低必需支出的限制条件。

国内外劳动供给研究现状及限制因素考虑

通过对文献研究,本研究发现当前关于农村劳动力供给有关的研究主要关注点在如下几个方面:

1.国外最低必须支出限制下的劳动力供给研究的现状

国外关于劳动供给的研究时间早并且理论成熟。经典的劳动供给理论一般认为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也就是说,劳动供给的数量和工资的变动是同向的,对于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现象,相关学者也进行了研究。在非洲、马来西亚、印度、菲律宾以及美国等地区的一些实证研究都证实了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现象(Berg,1961;Huang,1976;Sharif,1991;Dessing,2002;Dunn,1978)。针对该现象,国外学者较早就开始注意到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释。有些学者认为该现象是由于劳动者的非理性产生的,而非理性的形成和劳动者因为低收入形成的贫穷文化相关 (Berg,1961;Lewis,1966;Huang,1976)。有些学者将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归为当地缺少对应的消费机会(Schultz,1970)。Sharif (1991)从弹性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低收入水平的劳动者,其消费对闲暇的替代弹性不足1,工资增长导致消费对闲暇的替代弹性变大,也即收入效应较之于替代效应更大,使得劳动者的劳动供给减少,形成工资和劳动供给负向变动关系。Altman (2001)从目标收入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当劳动者工资增加时,其目标收入也会相应增加,但是当劳动者工资减少时,目标收入的刚性特征使得目标收入很难减少,为此,劳动者必须增加其劳动供给,这样才能获得目标收入,这也就形成了劳动者的劳动供给反向变动于工资。(www.xing528.com)

2.国内最低必须支出限制下的劳动力供给研究的现状

国内对于向右下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的研究较晚,最早对其进行研究的是学者郭继强(2005)。其首先指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研究劳动供给需要考虑最低必需支出的限制条件。其基于最低必需支出的限制条件对劳动供给模型进行推导,得出斜率为负的劳动供给曲线,并对进城务工人员群体做了分析,证实了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供给反向变动于其工资。后续的学者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细化,付廷臣(2007)通过调查数据验证了中国存在向右下方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罗小兰(2007)对不同性别的劳动力群体的劳动供给进行分析,也发现了不同性别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群体的劳动供给曲线符合向右下方倾斜的特点。夏怡然(2010)则发现以往学者的研究是基于必需支出不变的假设条件,当放松了该假设条件,提出了可变必需支出的概念时,得出劳动供给曲线拐点下的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供给与工资率之间存在反向的变动关系。周清杰(2004)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角度对该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假设次级劳动力市场上的进城务工人员处于两种极端状态,并进行分析然后得出一般的结论,当次级劳动力市场上的进城务工人员都是“得过且过型”的,也就是说工作只是达到维持自身生存的工资水平的目标,那么当工资增加时,就会降低劳动供给,其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反之,如果次级劳动力市场上的进城务工人员群体全是“勤劳型”的,其劳动供给曲线因其缺乏弹性的劳动供给而变成垂直的,而实际上,大多数人处于这两种类型之间,也就是说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供给曲线的斜率是负的,最后其也用现实中的现象来检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