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效率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形化思维图形化思维就是用图形的组合,把我们接收的信息和我们的想法直观地呈现出来。所以思维导图这种学习方法备受推崇,被人们形容为:“用简单的图形,演绎复杂的思考。”入门水平的图形化思维就是掌握基本模型,说白了,就是用好线框和箭头。用图形化思维非常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听一点儿、画一点儿,总是想把别人的话原封不动地画下来。

如何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效率

我读本科的时候,是真的“学渣”。那时候,我因为喜欢参加社会活动,经常逃课,到了考试之前,就管同学借笔记。笔记上一、二、三、四……一条一条总结地整整齐齐,字也写得漂亮,但我就是看不明白。就好像开会的时候,很多人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一字不落,其实回去了自己都看不懂。

图形化思维

图形化思维就是用图形的组合,把我们接收的信息和我们的想法直观地呈现出来。

有研究告诉我们:通过读,我们只能记住10%;通过听,我们只能记住20%。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听的大部分课、读的书都还给老师了。而通过图形和影像,我们能记住的比例在50%以上。所以思维导图这种学习方法备受推崇,被人们形容为:“用简单的图形,演绎复杂的思考。”

我们常用的条目式记录,就是把信息按顺序罗列,能记下来的内容本身就不多,要命的是,它还体现不出每一条信息之间的关联。如果你用图形化思维,这就都不是问题了。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我们看外国警匪片的时候,总能看到一面神秘的“线索墙”,警察把收集的各种信息,如地图、照片、便笺纸、名片、剪下来的报纸等,用大头钉钉上,大头钉之间还得用各种彩色的线连起来。这么做能让办案的警察有一种全局观,避免陷入一些细节里出不来,同时,这还能帮助他们一眼看出每件事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更容易找到线索。

那么,图形化思维具体怎么用呢?还是三种方法。(www.xing528.com)

第一,掌握基本模型。入门水平的图形化思维就是掌握基本模型,说白了,就是用好线框和箭头。你平常遇到的大多数复杂内容,不管是业务流程、资本关系、组织架构、行业竞争状况……都不需要精湛的绘图技能。比如,之前在博弈论的章节里,我们画过博弈模型。再比如,要描述一家企业的组织结构,树型框架就非常好用。除了竖着的树,还有横着的树,比如一般的目录结构、网站结构,都是横着的树形框架。常见的基本模型可以参考PPT,点击“插入”菜单,下方会出现叫作SmartArt的预设模板,里面的模板种类就一目了然了。

第二,了解视觉规范。在绘制大量图形之前,你最好先了解常用的视觉规范,明确不同符号所对应的不同含义。通常来说,用粗线条、鲜艳的色彩来表示“重点”,用虚线和括号里的文字来表示当前不存在,但过去有过或者未来会有的元素。适当使用一些固定样式的图标,比如“上涨”“放大”“扩散”等,可以增强整体表现力。再比如,在工作流程图里,菱形常常代表不同的可能性,这一步是yes(是)或者no(否),会把流程引向不同的分支。有兴趣了解流程图设计的读者,可以学用一款叫作Visio的软件,微软的Office办公软件系列里面就包含它,里面有全套的流程图视觉规范。

第三,争取一气呵成。用图形化思维非常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听一点儿、画一点儿,总是想把别人的话原封不动地画下来。可实际上,一字不落地玩命记并没什么用。聪明的人会把一段话从头到尾听完,充分理解之后再开始画图。从语言到图形,一定要有所取舍,最重要的不是信息点本身,而是每个信息点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先后、因果,还是包含……那些明显跑题的内容和不重要的细枝末节,就没必要都画上了。

一句话理解图形化思维:

用简单的图形,演绎复杂的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