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的四大发明,你可能张口就来: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但要说起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你知道都有哪些吗?正确答案是:高铁、网购、共享单车和移动支付。
好多人一定和我一样,已经很久没用过现金了,有时候取一两千元的现金,几个月都花不完。市面上的人民币,如今都去哪儿了?如果社会上流通的现金越来越少,国民经济还能保持正常的运转吗?想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先了解金融学中关于货币的几个定义。
正在流通的现金叫M0。这里的M代表的是money(钱)。简单地说,M0就是市面上你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纸钞和硬币。不过除了概念直观,M0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并不大。
在这之外,M0加上企事业单位的活期存款,就变成了M1。M1又叫作狭义货币,它反映了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代表消费和终端市场的活跃度。
M2
严谨地讲,M2叫作广义货币供应量,你可以把它粗略地等同于央行印钞的数量。
如果边界再扩大一些,Ml加上企事业单位的定期存款,以及居民的储蓄、理财、住房公积金等,这些不准备用于当下消费的资金,就变成了M2(广义货币)。
M2不仅能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能反映潜在的购买力,它更多地体现了投资市场的活跃程度。M2和M1都是宏观经济重要的参照指标。
当然,还有M3,这又考虑了各种创新的金融工具。因为一般人不涉及,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了解了这些货币层次的差异,你就会发现,兜里的现金其实只是货币总供给的一部分,当我们再谈到当今社会中的货币的时候,你就不能只想到真金白银,还应该想到银行账户。如今,大多数货币都是以银行账户的形式存在的。M2比较完整地体现了银行账户里的各项内容,因此在反映宏观经济状况时最为实用。(www.xing528.com)
关于M2,和你有关联的就是三个数字。
第一,183万亿元。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让不少世界闻名的投资银行纷纷宣告倒闭,甚至让有的国家濒临破产,它所带来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这次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中国陡然加大了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实施了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具体是什么呢?就是将M2的增速在之后的很多年,都维持在10%以上的超高水平,遥遥领先于世界上其他几个主要的经济体。
到2018年12月末,中国的M2总量已经达到183万亿元。这是什么概念?这个货币体量,如果全都按照现在的汇率去换成美元,美元是不够的——美国的所有银行都会因此破产。理论上,我们把中国所有的钱集中起来,可以买下整个美国,甚至再加上整个欧盟。
第二,12%。
有人说,国富民强了还不好吗?实际上,中国并不是真的有钱到这种程度,这主要是人民币超发,同时币值高估导致的。就像一个人看似身高体壮,但也有可能只是虚胖,随时有可能引发一场大病。2017年全年,中国的M2实际增速仅仅在8%左右,这个数字,相比于2017年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设定的12%的上限,已经大幅缩减了。这说明,一方面,中国经济总量在持续增长;另一方面,经济运行的健康度也在提升。
第三,8%。
那2018年的M2增速是多少呢?央行公布的2018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12月末,M2同比增长8.1%。在2018年3月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发改委就传递出消息,2018年的M2预期增速要跟2017年实际增速(8.2%)基本持平。M2增速也不会再刻意压低很多了。这就好像我长期吃大鱼大肉,突然要吃糠咽菜,也是受不了的——经济会出现所谓的“硬着陆”,调理身体也得慢慢来。
一句话理解M2:
广义货币,就是央行印钞的数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