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确认,是指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应予输入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数据,确定这些数据是否应作为会计信息加以记录并列入会计报告的过程。会计核算是一个信息交换、加工和传输的过程,而会计确认是这个过程的基础,是为达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对象按照一定标准进行辨认的过程。会计确认的真正目的在于为实现会计目标服务,它是由会计系统围绕会计目标发生作用的特性所决定的。会计确认在会计信息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如图1-8所示。
图1-8 会计确认在会计信息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每个会计主体会有大量经济业务发生,而这些经济信息有的可以作为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可以用会计语言表示,有的则不属于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范围,无法用会计核算系统的特有方法进行加工、整理和反映。因此,在会计核算系统正式对经济业务进行接收、记录有关经济业务数据之前,应进行必要的确认,以排除不属于会计核算范围的经济数据,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经过确认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经济数据,通过分类、加工、记录和整理,最后进行汇总,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资料。在会计核算系统正式输出信息之前,在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前提下,还要对会计信息进行必要的确认,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用性。因此,会计确认实际上要进行两次,第一次解决会计的记录问题,第二次解决报表的揭示问题,即初始确认和再次确认。
(一)初始确认(www.xing528.com)
初始确认,也称初次确认,是对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经济信息进行确认的过程,它决定了哪些数据应当进入会计核算系统进行核算与反映。具体而言,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大量原始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辨认,确定它是否属于会计事项,是判断经济数据能否转化为会计信息,进入会计系统进行核算和反映的过程。当经济业务发生时,首先要取得证明这项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因此,初始确认应该从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开始。通过对经济业务所产生的原始数据及其内容,比如经济业务的种类、时间、地点、经手人以及业务的数量、单价、金额等进行具体地识别、判断、选择和归类,以便确定是否应该对其进行记录。进行初始确认的依据是会计目标和会计核算规范,通过初始确认,要将不合理的、多余的和不能转化为会计语言的数据筛除,将有用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类,采用复式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并进行账簿的登记,将经济数据转化成会计信息。
因此,初始确认主要解决经济业务应否、如何、何时进入会计系统等问题,即哪些经济业务或项目应该进入会计系统,进入会计系统的项目应记录什么会计要素以及何时确认经济业务对会计要素的影响。例如,某企业购买了一批原材料,货款已经支付,原材料已经验收入库,并且已经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相关原始凭证经审核后,此笔业务就应得以确认;再如,某企业销售了一部电梯,电梯已经运到了购货单位,但尚未安装,由于电梯安装是此销售行为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旦电梯安装不成功,将会存在退货的可能,因此,这部电梯所包含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没有被完全转移到购货方,此时的销售收入是不能确认的。
(二)再次确认
再次确认是指对会计处理系统输出的经过加工的会计信息的确认。再次确认是对初始确认过的账簿资料的进一步加工,还包括对已确认过的经济数据在日后由于各种影响而需要对数据的再次认定。经过初始确认的原始数据,借助于会计的核算方法转化为账簿资料。为了便于管理者使用,账簿资料还需依据管理者的需要,继续进行筛选、提炼、浓缩,或重新归类、组合、汇总,确认其中哪些内容应该在财务报告中进行揭示,以及应该揭示的详细程度。除此之外,一旦经济数据受外界影响发生变动,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也需要对会计数据进行重新确认。如企业购入的各种存货,经初始确认,一般以实际成本登记在账簿中,若物价发生变动,依据谨慎性原则,为了真实反映存货的价值,需对存货的成本进行再次确认。再次确认实际上是对已经形成的会计信息进行再加工,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任何会计信息均须通过初始确认加以正式记录并通过再次确认在财务报告内表述。初始确认决定着经济信息能否转换成会计信息;再次确认是对经过加工的信息的提炼。经过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