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构建了农业信息化就绪度评估指标体系,对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就绪度水平进行研究。实证分析表明,从2003年到2014年,农业信息化可以分为起步阶段(2003—2007年)、发展阶段(2008—2010年)和相对成熟阶段(2011—2014年)。随着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升,我国农业信息化就绪度逐渐提高,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我国2014年区域横向农业信息化就绪度的研究表明,各地区存在明显差异,呈现阶梯状的形态;聚类分析结论表明,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农业信息化就绪度比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普遍较差。我国农业信息化就绪度水平不断提升,主要得益于计算机、移动电话等信息网络技术和工具的运用、政府的作用和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农村人均收入的提高等。实证分析也表明,农业就绪度水平的提高对我国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尽管我国农业信息化就绪度发展较快,截至2016年,我国行政村通宽带比例已达到95%,农村网民数量达2.01亿,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33.1%,但是,我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东中西区域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因此,加快推进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进程仍任重道远。
其一,加强农业信息网络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普及。数字鸿沟的存在导致了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与发达国家之间农业信息化就绪度的差异。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其对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已被广泛证实。就农业来说,信息基础设施可以更好地对农业资源进行整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农业信息化推进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目前已经实现了“乡乡能上网”、“村村通电话”、“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在电话电脑数量、网络覆盖面积提高的同时,农业信息资源的配置并不均衡。要缩小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与发达国家之间农业信息化就绪度的差异,需要学习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发展经验(如以政府为主体的美国模式,以农业市场运营规则为主体的日本模式),加大农业信息化投入,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长远规划,协调各方,实现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其二,加快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信息基础设施需要信息化主体的应用才能体现其价值,信息化主体的信息需求是信息化发展的内在动力。要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就需要提高农民获取农业信息的能力,培育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型农民。近年来,我国农业人口素质有所上升,但是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又造成了农业劳动力人口的流失,农业信息化人才极度缺乏。政府应该重视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金字塔式的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队伍。具体来讲,一是发展农业信息化专家团队,重视农业信息技术科研,引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二是培育一批文化水平高、信息化技术强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先行者,不断扩大大学生村干部等人才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对农民参与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和带动作用;三是积极培养新型农民,加大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加强对农民的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向农民推广信息化理念,传授信息网络技术知识,帮助农民提升利用计算机和手机提供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加快农业智能生产、智慧管理的发展进程。
其三,加大农业信息产业的发展力度。信息网络技术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和融合,可有效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增进经济效益。在生产领域,由全球定位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检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等组成的精准农业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经营领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打破农业市场的时间和地理限制,解决产销的信息不对称,减少生产盲目性,有效缩短生产和消费的距离,简化中间环节,帮助农业经营者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服务领域,可以有效解决农业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等在农业领域的运用和融合,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信息化就绪度水平,促进传统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使农业信息化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新动力。(www.xing528.com)
【注释】
[1]基础设施包括移动网络覆盖率、国际互联网宽带、安全的互联网服务器、电力生产;价格承受力包括移动电话使用成本、互联网宽带订阅成本、ICT服务自由化;应用技能包括中等教育入学率、教育系统的整体素质、数学和科学教育、成人识字率。
[2]网络就绪度指数包括智能终端普及指数、有线电视发展指数、光纤发展指数、宽带普及指数、宽带速率指数。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http://www.moa.gov.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