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鸿沟导致区域农业信息化就绪度差异

数字鸿沟导致区域农业信息化就绪度差异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字鸿沟的第二道沟即使用沟,是区域农业信息化就绪度存在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具有较高农业信息化就绪度水平的东部地区的信息技术接入和使用情况都优于中、西部地区,说明了数字鸿沟是区域农业信息化就绪度水平差异的根本原因,如图20-5所示。

数字鸿沟导致区域农业信息化就绪度差异

我国农业信息化就绪度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区域农业信息化就绪度还存在较大差异。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6.9%,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31.7%,远远低于城镇互联网普及率(67.2%),数字鸿沟现象广泛存在于城乡之间(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除此之外,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我国各地区的网络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区域之间也存在数字鸿沟现象,具体表现为农业信息化就绪度较高的北京、上海、浙江等东部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远高于中、西部地区(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这说明数字鸿沟的第一道沟即接入沟的存在,是造成区域农业信息化就绪度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数字鸿沟的第二道沟即使用沟,是区域农业信息化就绪度存在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居于全国前列,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为信息技术的接入与使用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信息技术的使用同时取决于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教育水平越高的人,信息意识往往越强,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也越强,对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状况的分析也表明东部地区占有明显优势。较高的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对东部地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较为有利,从而使其农业信息化就绪度领先于中、西部地区,如表20-3所示。

表20-3 2014年农业信息化就绪度前五名和后五名地区互联网普及率、文化状况及可支配收入数据及排名

(www.xing528.com)

数据来源: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中国统计年鉴,2015;中国住户调查年鉴,2013。

同样,对2014年我国31个地区的农业信息化就绪度各指标进行对应分析,可以看出北京、上海、浙江、天津等离原点较远,海南、宁夏、西藏、青海等地离原点也较远,它们属于不同的象限,有显著的差异,原点附近的大多属于农业信息化就绪度中等水平地区,它们没有显著的优势与差异,这和本章对农业信息化就绪度的测度结果是一致的。北京、上海、浙江等农业信息化就绪度高的地区在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大专以上学历比重、计算机数量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等指标上比较有优势,相比之下海南、宁夏、西藏、青海等地区农业信息化就绪度的发展还主要依靠移动电话数量、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开通互联网宽带业务的行政村比重、已通邮的行政村比重、彩色电视机数量等指标。具有较高农业信息化就绪度水平的东部地区的信息技术接入和使用情况都优于中、西部地区,说明了数字鸿沟是区域农业信息化就绪度水平差异的根本原因,如图20-5所示。

图20-5 区域横向农业信息化就绪度对应分析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