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农业信息化就绪度评价指标

构建农业信息化就绪度评价指标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关于信息化就绪度的概念得到广泛认可。而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2015年网络就绪度排名仅为第62位。本章借鉴世界经济论坛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对就绪度的定义及就绪度指标的选取,认为农业信息化就绪度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该从农业信息化硬件设施、农业信息化服务设施和农业信息化主体三个方面进行。本章从这三个方面出发,构建包含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的农业信息化就绪度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0-1所示。

构建农业信息化就绪度评价指标

“就绪度”的概念多见于电子商务的测度,最早出现在经合组织(OECD)2003年提出的电子商务测度指标体系中。电子商务就绪度(即准备度)主要反映开展电子商务的基础条件、资源投入和环境条件。黄京华、黄河和赵纯均(2004)、黄健青、水淼和柴文义(2012)等针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就绪度问题进行了测度研究。近年来关于信息化就绪度的概念得到广泛认可。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WEF)发布的The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2015认为信息化发展水平的衡量应该从信息化发展环境、信息化就绪度、信息化应用和信息化影响四个方面展开,其中,就绪度指标主要用基础设施、价格承受力和应用技能三个指标[1]来分析。而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2015年网络就绪度排名仅为第62位。《2015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16)对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的评价从网络就绪度、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应用效益三个一级指标展开,其中,网络就绪度主要用信息化发展的基础设施[2]来衡量,其权重由2014年的30%调整到2015年的40%,这说明就绪度在信息化的度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章引入农业信息化就绪度的概念,将农业信息化就绪度定义为农业信息化的准备情况,主要用来反映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信息化主体的应用技能等方面的进展,并据此构建农业信息化就绪度评价指标体系和农业信息化就绪度评价模型,考察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就绪情况及地区之间的差异。

本章借鉴世界经济论坛(2015)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15)对就绪度的定义及就绪度指标的选取,认为农业信息化就绪度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该从农业信息化硬件设施、农业信息化服务设施和农业信息化主体三个方面进行。农业信息化硬件设施是农业信息化得以发展的基础,是农业信息化主体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农业信息化服务设施是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信息化主体获取信息的外部条件保障。农业信息化主体是农业信息的使用者和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者,信息化主体的收入、文化等情况直接决定了农业信息需求度与信息搜寻、利用能力。本章从这三个方面出发,构建包含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的农业信息化就绪度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0-1所示。

表20-1 农业信息化就绪度评估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www.xing528.com)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2—2015)、《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2—2015)和《中国住户调查年鉴》(2002—20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