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利用产业融合理论分析了纺织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融合驱动纺织产业新竞争优势形成的机理,构建了产业融合水平评价模型,估算了两大产业的融合水平,实证研究了产业融合对纺织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纺织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管理、品牌建设等领域相互渗透、交叉甚至重组,产业耦合促进了两大产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是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路径。(2)我国纺织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关联度相对稳定,长期处于较高耦合状态;耦合协调度从2000年的轻度失调状态改善为2014年的中级协调状态。(3)两大产业融合水平对纺织产业竞争力提高起促进作用。实证发现,两大产业融合水平提高对纺织产业专利数增加、出口规模扩大、纺织产品的出口单价、贸易方式等都存在着积极正面的影响;但两大产业融合水平对纺织产业总产值提高和全员劳动生产率改善的影响存在着滞后效应,当年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在三年后才产生积极影响效应。
随着工业4.0的推进,产业融合已经成为我国纺织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渠道,但是如何有效促进产业融合水平提升仍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纺织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水平还较低,智能化装备投入较少,智能制造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还较弱,纺织生产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尚待深化等。为进一步促进纺织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我国纺织产业竞争新优势,本章认为:(1)加强纺织产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纺织产业平台(园区)的光纤网、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的部署和优化,进一步完善云—网—端纺织产业信息基础设施,实现纺织企业信息网络宽带升级。(2)提高纺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纺织企业研发设计信息化水平,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尤其是适合我国纺织产业的应用软硬件产品,包括三维服装CAD、NAD、Photoshop等互联网辅助设计工具;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改造产业链,加快化纤和印染企业生产制造信息化建设进程,通过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推广印染全过程控制软件等,提升纺织产业的先进制造能力和节能减排能力。(3)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两大产业融合水平的提高,需要大量掌握两大产业知识的复合型、创新型、实践型人才。企业要加大外引内培的力度,通过“干中学”、委托培养、企业培训等多渠道、多形式,提高纺织企业劳动力的素质;通过完善智能制造高层次人才的引育体系,为产业融合水平提升提供人才支撑。(4)加强纺织企业营销系统和物流配送的信息化建设。积极构建电子商务平台,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提高纺织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5)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引导产业集聚,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并加快其向纺织产业的扩散、渗透,提高产业耦合效应,增强关联带动作用。(6)完善优化产业融合的制度环境。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公共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强对公共大数据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完善法律环境;另一方面,政府要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实现产业融合的政策,引导企业加快制造设备智能化改造。通过纺织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国纺织产业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纺织产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从而推动纺织产业从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加快实现我国纺织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注释】
[1]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5)整理计算所得,http//www.stats.gov.cn.
[2]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4)和WTO网站(http://rtais.wto.org.)计算所得。
[3]当传产遇见科技 带来“布”一样的生活,http://blog.sina.com.cn.
[4]资料来源:爱斯达:新华社解读什么是“爱斯达模式”[N].经济参考报,2016-02-01.(www.xing528.com)
[5]互联网工业:红领集团——个性化定制工业化生产,http://www.sohu.com.
[6]互联网+,加出苏州产业新动能[N].新华日报,2016-10-04.
[7]报喜鸟公司:拥抱互联网 服装产业仍是主业,http://www.baoxiniao.com.cn.
[8]网上轻纺城,http://www.qfc.cn.
[9]资料来源:纺织行业两化深度融合加速推进,http://www.ctanet.cn.
[10]资料来源:出口额2亿美元,科技研发让“云蝠”走向国际,http://www.js.chinanews.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