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分析纺织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对纺织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两边取对数,构建如下模型。
考虑到产业融合水平对纺织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对式(19-9)进行修正,如式(19-10)所示。
上式中,Y表示纺织产业竞争力,L和K分别表示纺织产业劳动力和资本要素投入量,A表示技术要素,D表示纺织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度,用耦合协调度表示,C表示常数项,μ表示随即误差项,t表示时间。
由于衡量纺织产业竞争力的指标比较多,本章用生产规模、生产效率、创新能力、出口规模和出口质量来描述纺织产业的竞争力的变化,并分别用纺织产业总产值、全员劳动生产率、专利总数、纺织产品出口额、部分纺织产品出口单价来反映。本章选取Yi(i=1,2,3,4)分别为纺织产业总产值、全员劳动生产率、专利总数、纺织产品出口总额。纺织产业总产值反映了企业生产的总规模;全员劳动生产率用纺织产业的工业增加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专利总数反映纺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纺织品出口总额用纺织业出口交货值替代。本章的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5)。
利用纺织产业2000—2014年的数据对式(19-10)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9-4所示。
表19-4 两大产业融合水平对纺织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注:括号内为t值,*、**、***分别表示10%、5%、1%的水平下显著。
由表19-4可知,(1)两大产业耦合协调度与纺织产业总产值负相关,与全员劳动生产率负相关,说明两大产业融合尚未在促进纺织产业生产规模扩大和生产效率提升上起促进作用。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正在对纺织产业的生产发展方式带来颠覆性的影响。一些纺织企业利用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技术,实施信息化管理创新,实施机器换人,投资3D编织、数字化印染等装备,建造智能车间,推进纺织生产过程智能化,促进生产过程的无缝衔接和协同制造,实现生产系统的智能分析和决策优化,从而推动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效率的提升。但是,这种作用的产生是有条件的。纺织制造装备的智能化改造不仅需要纺织企业拥有资金实力,而且还需要拥有一批能够使用信息网络技术、智能装备的劳动者,因此,对企业来言,既需要引进研发新技术,又需要培养一批掌握一定技能的操作人员和设备维护人员,只有人机有效配合,才能释放智能化装备的最大效能,因而产业融合积极效应的产生存在一个滞后时期。
为进一步分析产业融合水平对纺织产业总产值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滞后效应,对式(19-10)进行修正,如式(19-11)所示。
上式中,D-j表示滞后j期,j=1,2,3。其他字母同上。
对式(19-11)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9-5所示。(www.xing528.com)
表19-5 两大产业融合水平对纺织产业竞争力影响的滞后效应
注:括号内为t值,*、**、***分别表示10%、5%、1%的水平下显著。
由表19-5可知,产业融合滞后3年才对纺织产业总产值和全员劳动生产率起积极作用,这也与上述分析相吻合。
(2)两大产业的耦合协调度与纺织产业专利总数成正相关,即产业融合水平的提高对纺织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纺织设计与互联网的结合,可以改变整个产业链的传统模式,设计师可以直接在网上销售自己创作的产品,通过网络交流,设计共享,扩展时尚的受众面,更好地推广设计师及其品牌,也可提高纺织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基于纺织产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在研发设计环节,通过互联网社交化软件建立社会化参与的产品设计生态圈,可以将用户(消费者)、研发人员、技术人员、营销推广人员、终端门店纳入到整个生态圈中,推动产品设计层次的升级转型,实现用户(消费者)亲自参与设计的产品能交付到用户(消费者)手中。
(3)两大产业的耦合协调度与纺织产品出口总额呈正相关,即产业融合水平的提高对纺织产品出口总额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我国跨境电商已逐渐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了营销、支付、物流和金融服务,为企业跨境商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据艾瑞咨询发布的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约为3.10万亿元;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数量超过5000家,知名平台包括eBay、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加快了与国外市场的落地服务,有利于提高纺织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产业融合水平提高不仅对纺织品出口规模有积极作用,而且对出口质量改善也有促进效应。如表19-6所示,两大产业融合水平的提高对棉纱线、亚麻及苎麻机织物、合成短纤与棉混纺机织物出口单价影响显著。随着纺织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协调度的提高,纺织企业不仅国际市场拓展的能力提高,而且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改善产品质量。例如,一些纺织企业提出“用传感网感知生产”,应用多种棉纺纱监测系统,实现全流程在线监控,将生产设备的运转数据、工艺数据、纱线的质量数据采集、分析、挖掘,实现生产的透明化和智能化,确保产品质量;通过研发HY系列高速弹力丝机、在线张力控制等数字化、智能化装备[9],实现产品质量的提升,从而获得更多的贸易利得。
表19-6 产业融合度与部分纺织产品出口单价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注:*、**、***分别表示10%、5%、1%的水平下显著。
同时,我国纺织产品出口以一般贸易为主,且一般贸易发展迅猛,如表19-7所示,2013年我国出口贸易中一般贸易达到了897.14亿美元,占纺织品出口总额比重高达78.80%,且2009—2013年,我国出口贸易中一般贸易占纺织品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平均为77.78%。一般贸易相比于加工贸易,包含产业链中原材料开发和产品设计环节,因此在产品出口、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竞争力较强。尤其是随着两大产业融合的深化,纺织企业智能化设计、生产、管理和营销的能力不断增强。例如,云蝠公司依托互联网平台,在日本、德国建立出口基地,加强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能力,对设计、制版、织造、物流和销售实行信息化系统管理,采用了大规模定制[10]。又如,报喜鸟公司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在美国和欧洲设立分支机构进入欧美个性化定制市场,不仅有利于形成新的行业标准,更有利于推动服装行业整体进步和行业转型升级。2009—2013年,我国纺织品进料加工贸易占出口贸易总额比重逐年下降,从2009年的18.03%下降到2013年的14.72%。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来料加工装配贸易比重较低,且在2009—2013年间,占纺织品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逐年降低,由2009年的1.50%下降到2013年的0.54%。由此可见,我国纺织业产业链整体实力在逐步增强,国际竞争力也在逐年提高。
表19-7 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方式及占贸易总额比重(2009—2013)
数据来源: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2009—20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