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表17-6可知,2014年我国各省区电子信息产业在各个公共因子上的得分以及排名情况。从总得分上来看,我国东部地区以占据前7位的优势绝对领先于中西部,安徽和四川分别领跑中西部的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
(1)各省在F1市场规模因子上的排名与综合排名比较相近,这说明产业规模是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表17-9所示,我国东部地区在前10位里独占了8位,保持绝对领先优势,河南与四川分别领跑中西部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场规模。
表17-9 F1市场规模因子排名情况
图17-2 2014年我国各地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总产值(亿元)
据统计,2014年广东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再创新高,实现销售产值2.97万亿元,如图17-2所示,占全国的28.6%,实现出口交货值1.73万亿元,占全国的33.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6万亿元,占全国的27.8%,实现利润总额1401.2亿元,占全国的27.8%,实现税金总额596.0亿元,占全国的29.5%,主要经济指标连续第24年位居全国首位,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形成的雄厚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是其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一直位居前列的主要原因;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多年稳居中西部第1位,近年来更是通过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培育新的增长点,强化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等大型企业对接;河南省近年来通过引进富士康、格力、海尔等一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由2009年的130亿元增至2014年的2406亿元,增长了17.5倍。
(2)在F2效益因子上东部与中部差距不明显,略好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虽然规模优势明显,但过大的规模易使企业陷入以量换利润的不良境地,导致利润率低下;中西部地区虽然在规模上不及东部地区,但通过优化流程、优化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其效益水平依然不落下风(如表17-10所示)。
表17-10 F2效益因子排名情况
(www.xing528.com)
(3)在F3创新结果因子排名的前10位中,东中西各有3、3、4个省份(如表17-11所示),且得分差距并不明显。在创新因子上排名第一的天津市,近年来以京津冀协调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契机,以构建完整的智能终端产业链为目标,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丰富产业产品门类、增强产业本地配套能力为导向,重点发展智能终端研发制造和芯片设计制造环节,充分利用北京的研发资源优势和河北的产业基础,加快引进龙头骨干企业,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突破一批核心和关键技术,实现产业的链式聚集和联动发展,推动天津市智能终端制造产业由生产制造环节提升到核心技术环节,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终端产业基地。在人才支撑方面,天津市通过职业培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多种方式,建立智能终端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通过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创新激励机制,完善社会保障,营造良好环境,加强智能终端产业高层次研发人才、产业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的引进和培育,为智能终端产业发展构筑强大的人才支撑队伍。
表17-11 F3创新结果因子排名情况
(4)在F4基础规模因子上,东西部好于中部。表17-12反映了F4基础规模因子排名前十省份的分布情况。东部得益于其一直以来较好的投资及产业环境,西部地区近年来大力引进投资,从无到有发展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其中,东部的北京和西部的陕西以较大优势领先于其他省份,如图17-3所示。北京得益于首都丰富的政治、经济、投资环境,多年来企业平均资产总额一直领先于其他省份,虽然2014年固定资产总额同比下降30.2%,但基础规模依然庞大。2014年陕西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超过26%,投资70亿美元的三星12英寸闪存芯片一期项目已全面建成投产,新落地的中兴、比亚迪智能终端制造基地也已开工建设。在市场规模因子上排名第3的浙江省反而在基础规模因子上落后于大部分省份,究其原因是其小微企业众多,重大项目引进不足,2014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5.1亿元,仅增长2.3%,尤其是投资规模10亿元及以上的重特大项目意愿不强,另一方面,产业层次偏低,行业带动性大、高附加值的系统整机类产品较少也是影响浙江省基础规模偏低的重要因素。
表17-12 F4基础规模因子排名情况
图17-3 2014年我国各地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平均资产总额(亿元)
表17-7的基于因子分析的TOPSIS法评价结构和表17-8的聚类结果进一步印证了我国东部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整体上处于领先水平、西部地区竞争力偏弱和中部地区居中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