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信息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政策的建议

基于信息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政策的建议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三,中西部地区要做到环境和经济两手抓,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中西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全过程,协同推进中西部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系统保护,努力实现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双赢局面。

基于信息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政策的建议

为提高两化融合质量,促进信息化与产业转型升级耦合协调发展,政府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由于各地方要素禀赋有差异,融合产业的重点不一样,融合的质量也不同,因此,各地政府应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的产业融合政策,不断提高产业融合的质量和层次,并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1.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政府应继续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信息基础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破除垄断机制,不断降低电信、网络使用成本,促进网络互连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信息化普及程度。

地方政府应建立区域级、行业级和企业级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信息化公共服务中介,促使不同规模不同实力的企业在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后,能借助这些平台和中介,与高校、科研院等合作,积极吸收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并实现企业内部的二次创新。政府自身应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系统,率先使用信息技术产品,推动全社会消费观念和价值模式的转变。

同时,政府应进一步加强试点示范建设,发挥先进企业、重点产业和发达地区的带头示范效应,推动信息技术在试点企业、产业和地区的应用,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总结并建立信息化建设案例库,为其他落后企业、传统产业和较不发达地区提供样板和启示。

2.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步伐

东中西部地区经济不平衡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矛盾,也是影响我国中西部地区信息化与产业转型升级耦合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亟须解决。具体来讲,其一,我国应进一步深化市场化体制机制改革,培育市场化竞争主体,提高中西部地区经济效率和质量,为中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其二,政府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引导扶持力度,积极探索税收、补贴、金融支持等政策优惠新模式,加快制度环境、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软硬环境的建设,加大培育中西部现代产业体系力度,加强对中西部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培育,提高中西部地区产业核心竞争力。其三,中西部地区要做到环境和经济两手抓,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中西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全过程,协同推进中西部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系统保护,努力实现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双赢局面。

3.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各级地方政府应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完善两化融合的制度环境,在工业生产和服务中不断提升信息化的应用水平,积极支持产业集聚发展,扩大产业融合的模仿扩散效应,更好地发挥信息化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一方面,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实现信息技术提升生产效率的作用。利用信息化促进传统产业的整合和新兴产业的生成,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如冶金电力、造纸等行业中的应用,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生产的工作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促进产业绿色化和集约化发展。

另一方面,积极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产业的发展需要各行业共建和合力的作用,加快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如物联网、传感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提升我国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促进信息技术的吸收和应用。同时,鼓励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如IT安保业务、IT人才培养业务、IT咨询业务等等,进一步为信息技术的创新扩散保驾护航。通过促进产业融合,寻求企业、产业间的合作,打破技术限制和行业壁垒,从而促进企业规模的扩大、产业化水平的提升和结构的转型升级。

4.培养企业自主研发能力(www.xing528.com)

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是当前我国信息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政府可通过项目拨款、财政税收、设立科研基金、政府采购等引导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鼓励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企业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对企业而言,企业应面向市场需求,主动研发核心信息技术,建立产业自主创新体系,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同时,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与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紧密联系,形成政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积极寻求帮助和支持,缩短技术创新周期,降低自主研发成本,不断提高企业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可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力作用。

5.加强信息人才队伍建设

政府应通过外引内育,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各层级的信息化人才储备库的建立,为深化产业融合提供人才保障。政府应鼓励高校增设新兴学科,并通过加大高校和社会资源的整合,创新科教结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模式,多渠道培育互联网技术人才和应用创新型人才;要进一步创新人才使用机制,通过人才使用模式从注重“刚性化”转向“刚性化”与“柔性化”并重,鼓励通过挂职、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柔性流动方式加强人才互通共享,积极推进各类人才合理流动;加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为信息技术发展水平提高与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人力和智力的保障。

【注释】

[1]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数据来源: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

[3]吴勤堂.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机理分析[J].管理世界,2004(2):133-134+136.

[4]吴勤堂.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机理分析[J].管理世界,2004(2):133-134+136.

[5]王卉彤,等.新旧两类产业耦合发展过程中的科技金融功能定位研究[J].管理世界,2014(2):178-179.

[6]王琦,陈才.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空间的耦合度分析[J].地理科学,2008(2):145-149.

[7]数据来源: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