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从内外因角度剖析了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协同动因,根据复合系统的特点,认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机制主要包括融合机制、创新机制、结构调整机制和组织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物联网产业发展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以物联网概念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2007—2013年相关数据,选择SIM模型,对我国物联网产业系统发展的协同度进行了测度,以量化分析我国物联网产业系统整体协同发展状态;同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GM(1,N)对复杂系统子系统进行了关联实证研究,以深入分析各子系统的自我发展状况和相互作用程度,为我国制定物联网产业高水平协同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物联网产业从不能协调发展到产业系统能够协调发展经历了一个U型发展历程,拐点出现在2011年;各子系统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各子系统相互间呈现不同的相互作用关系。
为提高我国物联网产业系统协调度,促进其产业更好发展,根据实证结果分析,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打破行业壁垒,促进产业融合。物联网产业的进入门槛虽然不高,但将物联网推向行业应用存在较高的壁垒,故行业壁垒成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瓶颈。物联网产业涉及许多行业,除了运营商,还有相关企业、研发单位和其他部门,虽然不同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不同,产业部门利益出发点也不同,但只有不同部门、区域、技术领域等通力合作,克服“孤岛现象”,形成全行业共建,产业发展优势才能得以体现。因此,企业应积极通过促进产业融合,在企业、产业间形成多种形式的合作,打破阻碍物联网发展的种种行业壁垒,突破行业应用孤岛和行业应用碎片化现状,扩大市场规模。
(2)加强资源整合,形成规模效应。目前我国物联网企业间横向资源整合欠佳,企业之间缺乏合作意识,大多各自为政,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缺乏有效的合作共赢机制。因此,政府应引导物联网企业建立企业联盟,协同利益观念和风险意识,促进资源共享,达成价值共识。引导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方式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对物联网企业而言,要成为有影响力的优势企业,就要在两个方向上下功夫,一是在横向层面扩大应用规模;二是在纵向层面整合产业链。打造与产业发展现状相适应的商业模式,并使之发展成熟,并将其以低成本、灵活地复制到其他相邻行业是企业横向扩张的关键所在。这对扩大业务领域,形成规模效应大有裨益。
(3)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技术创新子系统对物联网产业系统协同度的发展贡献较大,且对融合子系统、结构调整子系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所以我国应加大研发支出的投入力度,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发挥研发投入与生产力转化之间的协同作用,从而加速物联网产业协同发展进程。知识是一种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的要素,它可以在全社会广泛迅速扩散,这对物联网技术在全行业内更快获得应用,进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具有推动作用。如果只从企业微观的层面强调增加研发投资的重要性,则技术进步只存在于一个单一的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企业不会将研发投资获得的成果在全行业范围内共享,这就需要政府的引导,使研发成果可以在全产业产生较大的外溢效应。
(4)坚持应用先导,推动物联网产业层次化有序发展。物联网应用在我国不同行业的推广程度各不相同,从抓重点和促民生的角度以及产业技术水平成熟度来说,我国应对物联网应用进行有选择性地层次化推进,着重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加强物联网应用。在技术和产业化均尚未成熟的领域循序渐进式发展,其前提是应保证技术创新和以应用推广为导向的产品创新;在生产技术相对稳定,目前产业化能力不足的领域,为适应应用规模化推广低成本、高标准的要求,首先应促进生产能力的提升,改善产品质量,扩大产品产量,在技术相对成熟、产业化发展潜力较大的领域应用推广,促进应用规模化,以带动技术、产业、标准、政策等进一步完善。(www.xing528.com)
(5)创新企业管理模式,优化企业组织形式。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能够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制度保障,企业应注意信息交流与反馈渠道的建设,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各部门互通有无,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向着扩大产出能力这一共同的目标与方向前进。物联网企业应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可借助企业资源规划(ERP)、供应链管理(SCM)等新型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竞争力,形成信息、技术、知识等资源要素共享化,从而节省交易成本,降低组织费用,转变企业组织形式,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注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