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熊彼特创新理论内涵
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作为“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要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或者说经济发展就是这种不断创新的结果;而这种“新组合”的目的是获得潜在的利润,即最大限度地获取超额利润。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正是起因于创新过程的非连续性和非均衡性,不同的创新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形成时间各异的经济周期。当经济进步使得创新活动本身降为“例行事物”时,企业家将随着创新职能减弱,投资机会减少而消亡。因此,“创新”被认为是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发展。
熊彼特进一步明确指出“创新”的五种情况[3][4]:一是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三是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四是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五是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后来人们将熊彼特创新理论归纳为五个创新,依次对应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和组织创新,而这里的“组织创新”也可以看成是部分的制度创新,当然仅仅是初期的狭义的制度创新。
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和分析,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从而能够生产出比原来更多的产品;作为创新的“灵魂”的企业家就是引入“新生产函数”、引入“新组合”;技术创新也不仅仅是“发明创造的构想”或者是“实验阶段的产品”,而是“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因而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社会不断实现新组合,不断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www.xing528.com)
2.数字经济背景下熊彼特创新
数字经济时代,信息网络技术、互联网、大数据等对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带来颠覆式影响,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生产体系中的广泛应用,逐渐演化出扁平式的分散式生产,分布式制造将成为未来重要的生产方式。互联网在经历了学术科研应用阶段和消费互联网蓬勃兴起阶段后,凭借其通用性、交互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特征开始向生产领域进军,对生产要素、组织模式、用户角色、业务形态和企业管理模式都产生了巨大冲击,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技术与先进制造工艺的结合,形成全新的标准化生产车间和生产方式,新的标准化生产为企业赢得了新的规模经济——产业价值增值不再依靠单纯的增值环节(点),而是在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由信息和技术两维度组合成的产业价值增值区域(面)。产业链上下游在互联网平台上集聚,按照生产流程固有逻辑关联整合,技术、信息、价值和财富以数字化的方式传递,不仅提高传输效率,而且降低交易成本,改变成本结构。此时,互联网平台为用户提供了自主设计、生产的可能性,同时产业链也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发生改变,产生新的组合,在“大规模定制生产”时代,企业均以用户为核心以散点形式分布在周围,供用户组合和完成生产,最终实现消费者与厂商之间的多赢。此时的产业链创新过程,是为了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基于互联网平台而产生的新模式或新业态,创新会通过互联网平台迅速传播并形成网络,具有快速学习能力和不断创新意识的企业才得以生存,产业竞争的核心也由温特式时代的对产业链前端(如资本、技术等)的控制,转向产业链后端(如市场挖掘、用户体验感)的引导能力,即用户导向性,拥有用户即拥有未来。传统的产业链理论专注于研究企业间分工协作转移和创造价值的过程,当前的产业链理论已开始关注客户潜在需求的挖掘,与传统产业链理论追求垄断地位导向不同,用户价值导向是实现“熊彼特创新租金”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出发点。[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