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能服务产业化发展的研究背景探析

智能服务产业化发展的研究背景探析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更为重要的是,2015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等文件,从战略高度和顶层设计的角度明确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为我国智能服务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国智能服务产业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智能服务产业化发展的研究背景探析

所谓智能服务是指能够自动辨识用户的显性和隐性需求,并且主动、高效、安全、绿色地满足其需求的服务。[1]它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智能技术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面向个人、企业、产业的各种创新应用,可极大地提高个性化服务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精准化水平。它是高技术密集性和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以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模式正在爆发式增长,这将在当前和未来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产生强烈的倒逼机制与紧迫要求。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又为我国智能服务产业化和服务产业智能化发展提供战略机遇。这些新形势与新变化的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产业转型和智能服务产业发展带来重要的战略机遇

(1)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将给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带来深刻变革。当前,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将对全球制造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并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Klaus Schwab)认为,当今人类正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当中,相对于以蒸汽机、电气化和计算机等为爆发点的前三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互联网,互联网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催化剂。现代工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人、机、物全面互联拓展,机器、设备和网络在更深层次上与大数据连接在一起,对未来工业经济发展将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的影响。它不仅仅是某一个产品或服务的革新,而是整个系统的创新。

(2)美欧等发达国家都把智能制造与智能服务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在全球网络数据正在呈现出惊人的高增长态势下,一个国家的影响力、竞争力和主导权主要体现在网络的掌控上。各发达国家为了占得先机,纷纷鼓励信息技术变革和产业融合升级。美国早在2011年就先后制定了《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及《网络空间国际战略》,以期通过政府、高校及企业间的合作来强化美国制造业,在全球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上占据主导权;在2012年和2013年又分别制定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和《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前者是贯彻落实“再工业化”战略,后者则是“再工业化”战略的具体内容,并把数字化制造作为其攻克的重点领域。德国在2013年发布了《实施“工业4.0”战略建议书》、2014年发布了《数字议程2014—2017》。其他国家也把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智能服务发展纳入到国家战略,如日本制定了《i-Japan 2015》及《创建最尖端IT国家宣言》;韩国制定了《制造业创新3.0战略》及《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英国制定了《英国制造2050》;新加坡制定了《智慧国家2025》等。可见,各发达国家都在对第四次工业革命进行前瞻性布局,以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谋求抢占制高点、强化新优势。

(3)我国已成为全球互联网大国,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高度和顶层设计的角度明确我国的“互联网+”行动计划。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达7.31亿,居全球第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3.2%,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手机网上支付的比例达67.5%;我国网站总数为482万个,域名总数为4228万个,其中“.CN”域名总数为2061万个,继续保持全球注册保有量第一的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cc TLD)。我国境内外上市互联网企业数量为91家,企业使用计算机办公的比例为99.0%,使用互联网的比例为95.6%,使用宽带接入企业的比例为93.7%。企业日益重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企业利用在线销售、在线采购的比例分别为45.3%和45.6%,利用互联网营销推广活动的比例达38.7%。[2]2016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22.97万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为5.3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一。[3]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个数为6.08万家,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企业1.99万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4.09万家;全年完成销售收入总规模达到15.4万亿元,已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4]调查机构Trend Force旗下的研究部门DRAMeXchange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出货量为1.39亿台,连续两个季度高于三星苹果两大品牌的总和。国际专利检索公司QUESTEL的报告显示,在过去18年里,全球芯片专利数量增长了6倍,我国芯片专利量增长了23倍。在芯片专利申请数量方面,我国已连续5年蝉联全球第一。在全球芯片专利前30位专利权人中,我国中兴通讯、华为公司分别居第23、27位。[5]可见,我国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互联网大国。更为重要的是,2015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等文件,从战略高度和顶层设计的角度明确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为我国智能服务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信息网络技术与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为产业转型和智能服务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创新应用,可推动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研发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拓展服务业新领域。“互联网+”正成为驱动服务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不断孕育催生服务业的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我国智能服务产业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2.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已对我国产业转型和智能服务产业发展带来强烈的倒逼机制与紧迫要求(www.xing528.com)

(1)全球制造业格局重大调整对我国产业转型和智能服务产业发展形成新的压力。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纷纷谋求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国家竞争优势,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例如,德国的“工业4.0”战略,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英国的“工业2050战略”,日本的“科技工业联盟”、“2014制造业白皮书”等。近年来,我国低成本优势逐渐弱化,发达国家制造业出现“回流”现象。例如,日本制造企业松下将把立式洗衣机微波炉生产从中国转移到日本国内,夏普计划在本土生产更多机型的液晶电视冰箱,TDK也将把部分电子零部件的生产从中国转移至日本秋田等地;苹果电脑已在美国本土设厂生产。[6]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例如,越南、印尼、印度等一些东南亚国家依靠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以更低的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例如,耐克优衣库、三星、船井电机富士康等知名企业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微软计划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部分设备转移到越南河内[7]因此,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必须通过转型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2)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和要素成本约束日益趋紧,产业转型迫在眉睫。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大而不强,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消耗,各种要素结构性矛盾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①从资源能源看,我国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人均淡水、耕地、森林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40%和25%;石油铁矿石、铜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可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7.7%、17%和17%。②从环境压力看,长期积累的环境矛盾正集中显现,目前全国有70%左右的城市不能达到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7个省(区、市)的6亿左右人口受雾霾天气影响,水体污染较为突出,土壤污染日益凸显,重大环境事件时有发生。[8]③从要素成本看,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和要素成本的全面上升,我国制造业原有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例如,2014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从2011年的顶点下降了560万,劳动力供给呈缩减趋势,并直接导致用工成本上升。目前我国制造业工资远高于东南亚等国。④从生产效率看,我国人均劳动生产率仅是美国的1/8、欧盟的1/6、日本的1/5;我国单位GDP能耗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9倍、美国的2.4倍、日本的3.65倍,同时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9]从创新能力看,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较低,如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84%,中小企业众多,但科技型占比较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整体技术水平仍然不高。[10]因此,长期以来支撑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低人力成本、高耗能、粗放型传统发展方式矛盾日益突出,产业转型和智能服务产业化发展已迫在眉睫。

3.智能服务产业化发展已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但仍是一场十分重要且异常艰巨的攻坚战

(1)国家实施的“互联网+”行动对智能服务产业化发展已产生强烈的倒逼机制与紧迫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提出创新驱动发展、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三大战略,而“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则是推动三大战略协同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量。在推进互联网经济发展中,党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从互联网视角对经济社会重要领域的融合发展进行的战略部署,为“互联网+”行动提供了明晰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智能服务产业化发展,构筑我国服务产业竞争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因此,政府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对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对智能服务产业发展形成了强烈的“倒逼机制”与紧迫要求。

(2)我国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发展已初见成效,为智能服务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条件,但仍任重道远。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互联网技术、产业、应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产业发展不断突破时间、空间及终端设备的束缚,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知识化、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敏捷化、全球化的变革,互联网与产业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和推进智能服务产业化和服务产业智能化新领域。我国智能服务产业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从目前看,我国在智能服务产业化发展中尽管已具备较好的基础,但在智能服务核心技术研发、市场需求培育、支撑体系构建等方面尚不健全,仍存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水平滞后于发达国家,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体制机制不完善,跨界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等问题。例如,我国的网络就绪指数在世界的排名从2007年的第57位开始攀升,达到2011年最高第36位后,便迅速下降到2012年的第51位、2015年的第62位,2016年有所上升,为第59位。因此,顺应世界“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我国已有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推动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发展,构筑服务产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是推动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综上所述,智能服务产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前瞻领域及先进方向已成为全球各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的新变化也已对我国经济转型产生倒逼要求,因而智能服务产业化发展对我国经济由大变强意义重大。因此,本篇拟从战略高度构建智能服务产业化发展的理论框架;运用多学科交叉和定性定量方法有机结合的手段,深入探索信息网络技术驱动制造业转型和智能服务产业化发展的演化机理;研究影响智能服务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实现路径和支撑体系。此研究可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