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空间计量模型的检验方法探析

空间计量模型的检验方法探析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确定存在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本文选用空间杜宾模型对28个省级区域的空间模型数据分阶段进行实证检验。β5wijXit 表示解释变量的空间滞后变量。通过Hausman检验可知不能拒绝随机效应的原假设,故采用随机效应的SDM更有效。表3结果表明,在地理相邻矩阵下,空间系数项(W×Y)在各阶段的系数表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先缩小后扩大的正空间相关性。

空间计量模型的检验方法探析

在确定存在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本文选用空间杜宾模型对28个省级区域的空间模型数据分阶段进行实证检验。本文的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反映i地区t时间的发展水平的GDPPCit为被解释变量,pl1it、pl2it、pl3it分别表示i地区三个产业的t时间的比较劳动生产率。controlit表示包括工业化程度、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人力资本投资率、政府能力、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控制变量。β5wijXit 表示解释变量的空间滞后变量。ρ表示被解释变量空间滞后性的估计系数,βi分别核心解释变量、控制变量以及解释变量空间滞后项的估计系数。

本文具体分为1978—2016年、1978—1991年、1992—2002年以及2003—2016年四个阶段,对全国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Hausman检验可知不能拒绝随机效应的原假设,故采用随机效应的SDM更有效。

表3结果表明,在地理相邻矩阵下,空间系数项(W×Y)在各阶段的系数表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先缩小后扩大的正空间相关性。这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溢出效应和扩散效应有关。并且溢出效应在区域差异缩小的阶段较强,在差异扩大的阶段较弱,这与1978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特征相符。(www.xing528.com)

表3 全国分阶段随机效应SDM检验结果

注:样本区间为1978—2016年;括号中的数值为z值;******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统计意义上的显著。
资料来源:作者利用Stata14软件计算所得。

解释变量的系数表明,中国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仅在改革开放初期出现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呈逐渐扩大的态势。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发展呈先减后增的显著负相关关系。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由不显著正相关性转变为显著负相关性,2003年之后呈不显著的负相关性。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失衡,使得中国各产业的相对结构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区经济发展。从变化过程来看,第二产业相对结构在区域增长差异有所收敛的1978—1991年和2003—2016年制约作用最大,在区域差异不断扩大的1992—2002年,各产业的相对结构的制约作用相对较弱。此外,工业化程度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均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先减小后扩大,即在区域差异收敛时促进作用最大,在区域差异扩大阶段促进作用最弱。在空间相关性方面,W×Lnpl1、W×Lnpl2和W×Lnpl3的变化反映了第一产业相对结构的正向空间相关性逐渐减弱,第二产业相对结构的正向空间相关性逐渐增强,第三产业相对结构的负的空间相关性逐渐缩小。W×Lnindustry的系数变化反映了中国工业化的空间相关性由显著正空间相关性转变为负空间相关。W×Lnes的系数变化反映了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整体表现为显著的正的空间相关性,存在先扩大后缩小的变化。各产业相对结构与工业化程度对区域发展的制约作用以及空间相关性的阶段性变化,体现了中国区域增长差异演化与产业结构变迁密切相关。此外,人力资本、投资率、城市化水平与开放程度均与经济发展显著正相关,政府能力则不利于经济发展,这与现有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