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外产业政策的实证研究

国外产业政策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产业组织政策方面,产业组织政策实施的目标是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是短期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企业规模从而实现赶超的重要手段。“二战”后,欧洲国家为促进本国企业与美国企业之间的竞争,采用了产业组织政策来扶植国内大型企业。可见,产业技术支持政策并不是促进技术进步的有效手段。综上可见,国外已有的关于产业政策有效性的研究中,研究结论存在着较大差异。

国外产业政策的实证研究

关于产业政策和生产效率的关系不仅在理论上存在分歧,而且在实证研究方面也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国外文献从不同角度研究产业政策对增长和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对产业政策效果的质疑,二是对产业政策效果的肯定。

在保护重点产业和特定产业方面,Kruger和Tuncer(1982)以土耳其为例,利用实际数据检验了20世纪60年代贸易保护政策是否真正起到保护幼稚产业的作用,结果发现,那些受到贸易保护的企业并没有呈现单位产出的投入快速下降的趋势,产业政策并没有起到保护幼稚产业的作用。Beason和Weinstein(1996)通过研究产业政策实施的典型事实,发现日本的产业政策实施与部门增长率呈现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日本产业政策指向低增长率的部门而不是高增长率的部门,而且并没有提高目标部门的TFP增长率。迈克·波特(2002)深入研究了日本具有竞争力的成功产业和不具竞争力的失败产业,发现成功的产业大多没有得到产业政策的支持,而失败的产业恰恰是受到较多产业政策的约束,尤其当产业政策限制竞争较多时。Blonigen(2013)通过对1995—2000年22个国家钢铁行业数据研究发现,对钢铁行业实行产业政策会对下游企业的出口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对那些使用钢铁密集的行业影响更为严重,研究发现,出口补贴和关税壁垒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将会使下游使用钢铁的行业出口竞争力下降3.6%,对于那些使用钢铁最为密集的行业出口竞争力下降高达50%。Lee(1996)和Powell(2005)认为产业政策的直接干预手段在限制竞争和选择性扶持方面会导致相关产业的生产效率降低。

在产业组织政策方面,产业组织政策实施的目标是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是短期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企业规模从而实现赶超的重要手段。“二战”后,欧洲国家为促进本国企业与美国企业之间的竞争,采用了产业组织政策来扶植国内大型企业。英国政府也通过支持重点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加大并购重组力度来迅速扩大企业规模,短期内,这种产业组织政策确实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但这些产业组织政策支持下的大型企业在后期却显现出“后劲不足”的弊端,大量政府支持的大型国有企业濒临破产,而同一时期没有受到产业政策扶植的德国企业在汽车电子等行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明显(Herrigel,1997;Crafts,2012)。同样,日本和韩国的产业组织政策也并没有表现出长期的预期发展效果(小宫隆太郎等,1988;Lee,1999)。

在产业技术政策方面,Goto等(1997)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期日本经济产业省通过对半导体和计算机行业进行投资以鼓励其技术研发的政策手段,虽然产生了少数成功的案例,但大多数扶植的企业以失败而告终,且受政策支持企业的研发能力也远远低于未受支持的私人企业。Nakayamaetal等(1999)研究发现,1966—1972年,为鼓励日本本土硬件企业与IBM竞争,日本经济产业省通过企业联盟的方式支持国内六家计算机硬件企业的技术研发,但效果并不理想,而相反未受支持的索尼,政府甚至拒绝为其贷款,但最后索尼依然成为技术一流的晶体管收音机公司。可见,产业技术支持政策并不是促进技术进步的有效手段。(www.xing528.com)

总之,上述研究用实际案例否定了产业政策的积极作用。对产业政策提出质疑的学者大多数认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归功于实行开放措施、鼓励出口的战略以及政府积极推动人力资本投资和提升,而并非是政府在提升特定产业和技术方面的做法(Trezise,1983;Ito,1994;Krugman,1997;Heo and Kim,2000;Wolf,2007)。也有学者对政府是否可以合理的挑选目标产业、政府掌握信息的完全性以及理性政府假设问题提出质疑。早在1974年,Krueger就提出政府要实现对经济的有效干预,至少需具备以下的条件:以公民利益最大化作为政府的目标函数、完全信息的假设、政策实施的无成本等,但现实中,经济发展日趋复杂导致信息广泛散布且难以保证信息质量,政府干预经济的条件大大超出了政府官员的能力范围。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实施产业政策在鼓励企业竞争、增加市场运行中信息交换的效率以及激励企业家精神方面对经济发展和生产率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如一些学者认为日本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政策的实施(Johnson,1982;Little,1982;Pack,2000),Wade(1990)对中国台湾的产业政策进行研究后,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Nunn和Drefler(2010)指出当关税保护政策针对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时,会对长期的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Aghion等(2015)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检验了产业政策对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发现在竞争性行业实施的产业政策或者维持与促进竞争的产业政策能够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对产业集群政策的实施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如Ciccone(2002)以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欧洲的五个国家为例,分析产业集群政策对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集群政策对于产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Brulhart等(2007)通过对欧盟国家产业层面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也发现产业层面的聚集强度与生产率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另外,美国硅谷、意大利皮革服装产业集群等都是政府实施产业集群政策的成功案例。

综上可见,国外已有的关于产业政策有效性的研究中,研究结论存在着较大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