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政策的定义来看,大体上产业政策的内涵包含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赵昌文等,2016)。广义的产业政策包括影响一国产业发展或竞争力的任何政策(Beath,2002;Robinson,2009)。从这个概念出发,容易看出,广义的产业政策更倾向于提高竞争力和生产效率的一般性政策(Warwick,2013),通常包括针对影响产业间和产业内资源与要素再配置的政策。狭义的产业政策则仅指影响产业间资源和要素再配置的经济政策,即选择性产业政策。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政策实践来看,主要采取的是选择性的产业政策(江飞涛和李晓萍,2010)。
关于产业政策与生产率的关系,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基于外部性理论的技术创新补贴理论;基于新古典理论的保护幼稚产业理论;基于新贸易理论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基于外部性的技术创新补贴理论,根本的出发点是科技研发活动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和高风险性,从而导致“市场失灵”。由于外部性的存在,政府需要利用相关政策来帮助本国企业克服研发初期所需的巨额投入,如果不对其进行补贴以提供激励,企业会因研发前景的不明朗、研发结果的不确定性及技术外溢的存在而失去研发动力;而在相应产业政策的补贴等补偿机制和保护伞下,企业有足够激励进行研发投入,克服研发成果和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
基于新古典理论的保护幼稚产业理论,以新古典理论的完全竞争为前提,提出对于本国那些当前还不成熟,经不起国外同类产业竞争,且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如果采取适当的保护性政策进行扶持,将会提升本国经济发展的竞争力。(www.xing528.com)
基于新贸易理论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指出当某产业部门存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时,出口补贴、进口限制、投资或研发补贴等产业政策可以起到保护本国企业抢先进入某些特定产业部门以及打击别国竞争对手的作用,从而增强本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但是,长期以来,干预市场与替代市场类型的产业政策模式,其理论依据面临强烈的质疑。Rodrik(2008)将对产业政策质疑的研究归纳成以下相互联系和相互加强的几种观点:第一,制约经济增长最为重要的原因并不是产业政策所针对的那类市场失灵,政府采取产业政策的方式来刺激发展并无必要。第二,即便在理论上存在产业政策作用的空间,但是在现实中由于政府并不拥有所需的完美信息,也不可能实施正确的政策干预。第三,产业政策会带来严重的腐败和寻租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