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理清自己的记忆之海:断舍离生活方式

如何理清自己的记忆之海:断舍离生活方式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3记忆之海人类大脑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把原始记忆结构化为原型。简单生活的人,其实是在追求一种非常奢侈的、有足够时间对自己的记忆之海进行结构化的有序生活。近年来许多人开始提倡“断舍离”的生活方式。“断舍离”,看似是在追求对生活中杂物的极致结构化,本质上是追求对于大脑内记忆和思维的结构化。这种天性的内在表现,就是把记忆结构化到各种原型之中,外在表现之一就是“断舍离”。

如何理清自己的记忆之海:断舍离生活方式

电影《谍影重重》的主人公是一个失忆的特工,但他的许多基础能力却一点儿也没有失去,包括语言能力、格斗能力等,只是经历和身份被忘记了。失忆的人还保存着基本生存能力,其实是他没有失去自己的那些最有用的原型,他用来认识世界、与世界链接的原型系统还在。虽然都编码在记忆库中,但原型记忆和对经历的原始记忆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记忆。原型记忆是重要的、每时每刻都要用到的结构化记忆,而原始记忆则是非结构化的。人主要依靠原型生存着,他依靠原型延续着每天的日常生活,而不是靠回忆生活。因此,人在失忆时,首先失去的是没有太大用处的原始记忆,这也是大脑处理信息的一种节省能量的策略。

人的记忆如浩瀚的海洋,其中有两种记忆,一种是原型记忆,另一种是原始记忆,如图1-3所示:

图1-3是我们每个人“记忆之海”的原理图,记忆中保存了众多原型构成的“原型记忆”(图1-3横虚线上方的部分),以及我们的原始记忆(图1-3横虚线下方的部分)。

(www.xing528.com)

图1-3 记忆之海

人类大脑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把原始记忆结构化为原型。

人类需要睡眠的原因之一就是塑造原型系统。在睡眠时,大脑并没有停止工作,而是在忙着把一天的记忆打散并归档到各种原型之中。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前一天想不明白的事情,第二天一早醒来却感觉清晰多了。一个人白天经历的事情越多,心里就感觉越混乱,这是因为对一天的经历理不出一个头绪,也就是无法把经历归档成为原型。当他睡了一觉之后,心里就安定多了,对昨天发生的事情也有了更多的理解,对某些人也有了更多的理解,人物原型丰富了;某些技能也更加熟练,算法原型熟练了,这都是因为睡觉时许多记忆都被分解并编码到原型里面去了。

生活过于忙碌的人,他的大脑没有那样多的时间把他的记忆都整理并归档成为原型。宗教人士提倡让人进入某种“闭关”或“冥想”状态,这其实是一种主动的、不关闭意识脑区的睡眠。闭关和冥想的效果之一,就是“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因为以前的许多经历终于有时间整理成为原型了。闭关、入定、冥想、静坐等,都是在大脑的记忆库中“打扫卫生”的活动,所利用的就是大脑会自动把未处理的记忆整理并归档成原型的天性。人在“闭关”和“入定”时,“杂念”纷至沓来,这是大脑中的记忆之海自动地把一些待处理的记忆信息,送到头脑里来以便进行结构化处理。许多佛教经典还教给我们整理记忆的原则,例如“静观而不投入”“宽恕而不仇恨”等原则,就是让人不要参与记忆送到意识里的过程之中。因为“投入”和“仇恨”会出现新的待处理记忆,进而会增加大脑处理记忆的负担。简单生活的人,其实是在追求一种非常奢侈的、有足够时间对自己的记忆之海进行结构化的有序生活。近年来许多人开始提倡“断舍离”的生活方式。“断”是“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是“处理掉没用的东西”,“离”的意思是“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里。”“断舍离”,看似是在追求对生活中杂物的极致结构化,本质上是追求对于大脑内记忆和思维的结构化。干净整洁的环境就是充分结构化的环境,我们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有着追求结构化的天性。这种天性的内在表现,就是把记忆结构化到各种原型之中,外在表现之一就是“断舍离”。人脑对此处理的策略是:如果有了作为收纳箱的原型,那么非原型的原始记忆就可以处理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