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需求管理系统由水资源管理者、经营者和用户组成,见图17-1。水资源管理者和经营者面对特定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问题,在特定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下,选择适宜的水资源需求管理工具以影响水资源用户的用水行为。水资源用户的用水行为除了受管理者和经营者的用水计划、水价等控制措施的影响外,还受收入水平、城镇化水平等宏观社会经济背景的影响。受管理工具和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水资源用户的用水行为相应发生改变,水资源需求也随之改变。
图17-1 水资源需求管理系统框架图(www.xing528.com)
有利于减少用水需求的用水行为的改变包括以下几种可能:在不增加投入、不改变用水设备的情况下,加强节水宣传和用水管理,减少跑、冒、滴、漏等浪费现象;在不改变生产工艺的情况下,投资于节水设备,减少用水;改换节水生产工艺,减少用水;转产耗水少的产品,减少用水;寻找海水等替代品,减少淡水需求;在用水成本和减少用水的损失之间权衡,有可能宁愿接受减少用水的损失。
显然,这里所区分的水资源管理的制度环境、管理工具和其他影响因素,都属于影响水资源需求的因素,并且这些因素影响水资源需求的规律在水资源需求规律一篇中已有较详细论述。这里之所以把它们加以区分,是因为它们在水资源需求管理中的作用不同。只有可以调控的因素才能作为管理工具,不能调控的因素则不能作为管理工具。制度因素在一定意义上、尤其是在变革时期,可以作为管理工具,因为制度是可以创新的,而且在制度不合理时更应该强调通过制度创新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但是,影响深广的制度创新不会常有,而且为便于制度的贯彻落实,必须保持管理制度的相对稳定,不能朝令夕改。所以短期而言,可以认为制度环境是相对稳定不变的,不能把制度作为管理工具。这是把制度环境因素独立出来考虑的原因。
下面对水资源管理的制度环境、管理工具及其他影响因素进行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