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时,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传统办法是寻找新的水源,兴修新的水利工程。满足用水需求是当时水资源管理追求的目标(阮本清等,2003)。但是,水资源的供给毕竟是有限的,特别是在目前生态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和水污染加重的情况下,工程导向的解决办法,不仅进一步加重了生态的破坏,而且也不可能长期、持久地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E.G.Kolokytha et.,2002)。这方面已有很多教训(Jacob W.Kijne,2001),在20世纪后半叶,由于各类用水迅猛增长,供需矛盾加剧,供水的发展落后于需水的要求,人们不得不对用水加以限制。为了解决日益严峻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迫使人们又不得不从水资源供给的反方向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即通过水资源需求管理,来合理抑制用水需求的增长,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益,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翟浩辉,2002)。目前,随着全球性水问题的出现和对淡水资源认识的深入,需水管理已被世界各国普遍承认是未来水资源管理的核心。
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水资源需求管理的实践已经有较长时间的历史。例如,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等城市就采取了用水计划等方法来控制用水。但是把水资源需求管理作为水资源管理的主要方面并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则是近些年的事情。(www.xing528.com)
对水资源需求管理的重视和研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主要原因是里约热内卢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极大地推动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必须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因此对水资源需求数量的控制和优化配置就成为问题的关键。2004年5月30日~6月3日,在约旦死海召开的、有38个国家700多名代表参加的“国际水需求管理大会”,集中体现了社会对水资源需求管理问题的关注。以往当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轻时,人们更多地采取增加供给的办法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当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经很高时,增加供给的潜力有限,为了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需求,采取水资源需求管理战略来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A.S.Mohamed,2000;甘泓等,2002;E.J.Mwendera et.,20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