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学视角下的水资源稀缺问题与解决方案

经济学视角下的水资源稀缺问题与解决方案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学研究的就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水资源的稀缺性是水资源成为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前提。但不能说缺水是普遍的,经济学定义的缺水是一定水价条件下的水供不应求。需水曲线表示特定时期特定流域或区域的社会经济需水量随水价的变化。短期的缺水问题,可以通过水价的调节来自动消除。具体的途径是通过水价上升的提高,抑制需水、促进供水。这也正是一些政府部门认为缺水严重的内在原因之一。缺水问题是因为水价的管制、水价过低造成的。

经济学视角下的水资源稀缺问题与解决方案

(一)水资源稀缺与缺水的区别

资源的稀缺性指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最基础的概念,是经济学存在的前提。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经济学研究的就是稀缺资源的配置。

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因而也是稀缺的。水资源的稀缺性是水资源成为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前提。但水资源的稀缺性与缺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水资源的稀缺是普遍的,不同的时间地点都存在稀缺性,只是稀缺的程度有差别而已。但不能说缺水是普遍的,经济学定义的缺水是一定水价条件下的水供不应求。

(二)水价自由浮动条件下不存在缺水问题

在水价自由浮动、而且供需水量可以受价格调节的条件下,供水量和需水量总能通过价格的调节来实现平衡。

图3-2 价格自由浮动条件下的社会供水需水平衡

如图3-2所示,图中供水曲线表示特定时期特定流域或区域供水市场的供水量随水价的变化。随着水价上升,供水量总是上升。原因是随水价上升,供水的利润增加,供水变得越来越有利可图,于是老的供水厂家增加供水能力,可能还有新的供水厂家进入,于是总的供水能力增加,供水量增加。需水曲线表示特定时期特定流域或区域的社会经济需水量随水价的变化。随着水价的上升,需水量总趋于下降。供水者总希望水价越高越好,用水者总希望水价越低越好,而实际的水价则由市场来决定,供需平衡时的均衡价格就是较为稳定的市场价格[图中点(Pe,We)],高于或低于均衡价格的市场价格都是不稳定的、不能持久的。如果市场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如图中P1),水价对应的供水量W1s必然大于需水量W1d,出现供大于求现象,水卖不出去,必然导致降价,直到降到均衡价格pe,实现供需平衡为止。相反,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如图中P2所示),必然出现水价所对应的需水量W2d大于供水量W2s的情况,供不应求,水价必然上升,直到升到均衡价格Pe,供需达到平衡为止。

图3-3 价格自由浮动时供水极限条件下的供需平衡

因此,在水价可以自由浮动的条件下,不存在长期的缺水问题。短期的缺水问题,可以通过水价的调节来自动消除。具体的途径是通过水价上升的提高,抑制需水、促进供水。

有人认为一个流域的水资源总是有限的,当所有水资源(包括外流域调水)都开发完毕时,即使水价再提高,供水量也不可能上升,因此随着社会发展、需水增加,最终仍不可避免的发生缺水,使供需平衡被破坏。实则不然,只要水价能够自由浮动,就能够及时通过水价的浮动来实现水的供需平衡。虽然在达到极限供水能力后,可供水量不可能随着水价的提升而提高,但需水量的提升却可以随着水价的提高而下降,直到下降到与供水量平衡的水平。如图3-3所示,当水价高于P0之后,可供水量恒定为Ws不再随水价上升而上升,但需水量仍可以随水价上升而降低,直到水价提高到均衡水价Pe,供水量与蓄水量相等。(www.xing528.com)

(三)水价管制下的供需失衡

在现实生活中,水价往往是不能自由浮动的。正是因为水价不能自由浮动,才产生了水资源供需失衡的问题。在价格不能根据供求状况自由变动的场合,供水量往往不等于需水量。

当管制水价高于均衡价格时,如图3-2中P1,水价对应的可供水量W1s必然大于需水量W1d,出现供大于求,有多余的水卖不出去,但又不能通过降低水价来实现供需平衡,必然导致供水能力过剩。

通常供水者是欢迎提高水价的,但有时候供水者又反对提高水价,因为水价提高后,虽然单位售水量的毛收入提高了,但水价提高的同时使总售水量减少,总的售水收入可能减少。假设提高水价前后的水价为P0、W0,售水量分别为P1、W1,总售水收入分别为:

I0=P0W0;I1=P1W1

如果水价的价格弹性小于-1,即当水价提高1%时,用水量减少超过1%,水价的提高就会使用水量下降,以至于I1<I0。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水价越是提高,供水企业获得的售水收入就会越少,因此售水企业必然不愿看到水价的提高。

在供水能力有富裕的情况下,供水企业当然希望发挥其最大供水能力来赚取最大利润。尽管水价提高肯定有助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有助于生态保护,有助于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但如果水价提高有助于他们利润的提高,他们当然会欢迎,如果水价提高反而有损于他们的利润,他们很可能反对。因此,既不能把供水者当作提高水价的理所当然的拥护者,也不能因为供水者的反对而在应当提高水价时而犹豫不决。

与管制水价高于均衡水价的情况相反:当管制水价低于均衡价格时,如图3-2中的P2所示,水价所对应的需水量W2d肯定大于供水量W2s,水资源供不应求,而水价又不能自由调节,不可能通过水价的调节来实现水的供需平衡,必然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也就是缺水的状况。这正是现实中普遍发生的。

如果水价能够反映供水的真实成本和水资源稀缺程度,那么一些水资源密集型的产业或项目就会因为成本高、无利可图而避免布置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但因为水价受到管制,导致水价偏低,水价引导资源配置的信号功能失灵,就会使得很多本来不适合在缺水地区发展的产业项目也发展了起来,使得在正常情况下没有竞争力的产业来与真正用水效益好的产业争夺有限的水资源,造成了缺水状况的发生。表面上水价很低、厂家的用水成本很低,但实际上可供水量满足不了低价格所刺激的需水量。出现了供需失衡的问题,这样就只有通过政府的用水许可、用水计划等行政措施来干预,不是任何想用水的用户都能在市场上买到水,只有政府许可的某些用户能够买到水。

于是相关地,必然出现很多用户去政府部门申请用水、呼喊缺水的情况。这也正是一些政府部门认为缺水严重的内在原因之一。政府部门的管理者确实遇到很多企业都想来当地投资,但却因为缺水来不了,于是他们认为是缺水阻碍了当地的发展,于是呼吁上级政府为当地增加供水。但是,这其中有两个误区:一是没有认识到在综合考虑供水成本后,一些项目在经济上并不可行;二是没有认识到如果水价不是人为压低,而是提高到反映供水成本的水平,那么需水量会大为降低,可能不再缺水。

总之,对于经济活动用水而言,只要水价能够调到均衡价格,就不会有缺水问题。缺水问题是因为水价的管制、水价过低造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