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常把水需要混淆为水需求,导致对水需求的估计偏大,尤其是水需求的预测偏大。
水资源预测对于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必须要做而且必须力求准确,为水资源规划提供基本依据。但是,中国过去通用的水资源需求预测方法,即通过预测水资源用户规模和用水定额来分类预测工业需水量、农业需水量、生活需水量和总需水量的方法,在新形势下面临非常突出的问题。实践已经证明过去的预测有很大的系统性误差即普遍偏大。例如,长期以来中国在水需求的预测上一直是过于“超前”,无论是对全国、还是对某一地区或是对城市而言,许多部门的预测结果都已经或即将被证明明显偏大。对于全国的用水需求总量,20世纪80年代初,规划部门预测2000年为7046亿m3,国土部门预测2030年为10000亿m3;1994年,《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预测2000年为6000亿m3,按2%的年增长进一步预测2010年为7200亿m3。而2000年的全国实际用水量只有5600亿m3。就某一地区而言,如山西省,早在“七五”期间,有关部门就曾多次预测1990年的需水量为72亿~76亿m3,2000年的需水量为90亿~100亿m3,而1990年和1994年的实际用水量仅分别为54亿m3和63亿m3。对于城市水需求,尤其是工业用水需求来讲,以往的许多预测也是明显偏大的。如建设部《城市缺水问题研究》报告中以1993年为预测基准年,预测到2000年全国城市的工业需水量将达到406亿m3,年均增长率为4.9%。而实际情况是,从1993年到1997年,中国城市的工业用水量不但没有增长,反而由291.5亿m3降至260多亿m3。又如北京市,曾预测1995~2000年市区工业需水量将以6%的速度递增,而实际上从1991年至今,北京市区的工业用水已接近于零增长,基本稳定在5.8亿~6.0亿m3之间。应该如何避免预测偏大的情况?首先应该弄清过去的预测方法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然后改进原来的方法或设计出新的预测方法。
通过预测经济社会的发展规模和用水定额的方法来分类预测工业需水量、农业需水量、生活需水量和总需水量的预测方法,从表面的直接原因来看,往往一方面灌溉面积、工业总产值等经济规模的预测值偏大,另一方面灌溉定额、工业万元产值耗水率等用水定额的预测值也偏大。但之所以如此,还有着更深的体制方面的原因和预测本身的复杂性因素。
第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速度偏好决定了各地的灌溉面积、工业总产值等经济指标的预测值总是偏大。
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向上级要投资、要水资源的本位主义倾向,决定了各地用水定额值往往定得偏大。(www.xing528.com)
第三,除了人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之外,水资源需求预测偏大的更为根本的原因是经济规律的作用——水价与水资源需求的关系。以往水资源往往被当做公共品,被无偿使用,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水资源总是被过度消费甚至浪费(主要是生产用水,城市生活用水在“重生产、轻生活”的倾向下倒是比较低)。而且在水资源需求的预测中也总认为这种过高的用水标准为理所当然,水资源需求预测往往只考虑如何充分满足粮食产量、工业产值快速增长的需要,很少考虑供水、用水的成本和效益,所以用水定额定得偏高。但实际上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有偿用水”的观念已逐步深入人心,供水价格也已逐渐调高,而供水价格的调高必然对水资源需求有抑制作用,因此实际的受供水价格抑制的水资源需求必然比原来预测的不考虑供水价格作用的水资源潜在需求低很多。在今天“有偿用水”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供水价格逐渐调高的新形势下,这种不考虑价格的影响、不考虑水资源供求的经济规律的预测方法肯定是行不通了。
第四,原来的水资源需求预测方法对于社会经济系统对水资源缺乏的适应性调整能力估计不足。面对水资源不足,社会经济系统并不会简单地按照所谓的预测缺水百分之几、产值就会损失百分之几的规律变化,更不会坐以待毙,而是可以进行一定的自我调整。除了在不改变经济结构的前提下增加节水措施之外,还可以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发展节水型产业。这其中也是经济规律在起作用:一方面有水价提升对高耗水行业、工艺的抑制作用,也有在水价不到位的条件下出现“有价无水”(与过去物质匮乏时期的“有价无货”类似)时的缺水风险损失的选择作用。
第五,预测本身的复杂性。预测的实质是根据过去的趋势、经验外推未来的情形,如果外推预测的时段比较长,这种外推的可靠性就大打折扣。而且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新的水资源预测和规划必须考虑生态环境用水,更增加了预测的难度。因为这既牵涉到对生态系统本身的运动规律的掌握的问题,还与人们的环境意识、对生态环境的要求程度即生态环境的保护标准有关。而不同的人和机构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标准的认识是很不一样的,而且人们的环保意识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对生态环境需水的预测必然存在较大分歧。
改进或设计新的水资源需求预测方法的关键,是消除以上5条原因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上面第一、第二条原因会有所削弱,但对地方官员来说仍会存在,惟有依靠规划技术人员的客观性追求来克服。第三、第四两条原因则完全可以通过考虑水价对需求的影响来消除。第五条原因只有通过努力提高对自然规律、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来减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