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控制理论的内容
在管理工作中,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与管理的计划职能和组织职能联系紧密,共同发挥其功能作用。控制要有计划,控制要有组织,这是控制的两个基本前提。计划制定得越明确、越全面和越完整,控制工作就会越完善,营销控制、管理控制和内部控制的关系越有成效;组织机构越明确、越全面和越完整,控制工作就越会有效。在管理中,控制是指领导者和管理人员为保证实际工作,能与目标、计划相一致而采取的管理活动。具体地来说,就是通过监督和检查组织活动的进展情况、实际成效是否与原定的目标、计划相符合,及时发现偏差,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以保证目标、计划的实现。控制职能的内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是完成计划的重要保证。
(2)控制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根本措施。
(3)控制是改进工作的有效手段。
2.管理控制理论的原理
计划是控制的基础,没有计划就没有控制的目标和标准,因此,任何一个负责任的主管人员,都希望有一个适宜的、有效的控制系统来帮助他们确保各项活动符合计划的要求。为了使控制系统有效,在建立控制系统时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理。
(1)反映计划要求的原理。控制是实现计划的保证,控制的目的是实现计划,因此计划越明确、全面和完整,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越能反映这样的计划,控制工作也就越有成效。
(2)组织适宜性原理。组织结构对组织内各个部门和成员的职务都有一定的规定,因而组织结构也就成为明确执行计划和纠正偏差职责的依据。若一个组织结构的设计越明确、完整和完善,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越符合组织机构中的职责和职务的要求就越有助于纠正脱离计划的偏差。
(3)控制关键点原理。这是指为了进行有效控制,需要特别注意在根据各种计划来衡量工作成效时有关键意义的那些因素。
(4)控制趋势原理。对控制全局和控制重要工作的主管人员而言,不仅要控制现状本身,更为重要的是要控制现状所预示的趋势,因为趋势决定着企业的未来。
(5)例外原理。控制工作中的例外原理是指主管人员越是只注意一些重要的例外偏差,越把控制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超出一般情况的特别好或特别坏的情况上,控制工作的效能和效率就越高。
(6)直接控制原理。企业主管人员改进他们将来工作的方式,管理控制可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间接控制是针对经营活动、经营绩效中出现的偏差,在事后采取纠正行动,一般而言,间接控制的代价都较高。相对于间接控制,直接控制依据的是另外一种指导思想。直接控制是着眼于培养更好的主管人员,使他们能熟练地应用管理的概念、技术和原理,能以系统的观点从事并改善他们的管理工作,从而防止出现因管理不善而造成不良后果的控制方法。相应地,直接控制的原理是指主管人员及其下属的工作质量越高,就越不需要间接控制。因为主管人员对他们所担任的职务越是尽职,就越能在事先觉察出行动结果可能偏离计划的误差,并及时采取措施预防误差的发生。因此,最直接的控制方式,就是采取各种措施遴选主管人员并保证他们的工作质量。(www.xing528.com)
管理控制的这些基本原理对我们设计有效的市场营销控制系统是十分有益的,在对市场营销部门和市场营销人员的市场营销活动及其绩效进行评价与控制时,要经常以这些控制原理作指导。
3.管理控制的步骤
管理控制的一般过程包括以下三个基本步骤:确定控制标准;根据标准衡量执行情况;纠正实际执行情况偏离标准的误差。
(1)确定控制标准是控制过程的起点。
计划是为控制提供标准的。有关标准是在一个完整的计划中选出的计量工作成果的关键点,是衡量工作成果的规范。
事实上,控制住了关键点,也就控制住了全局。一个较好的控制标准体系,在内容上一般包括数量标准、质量标准、时间标准等。在文字上要明确具体,便于考核。
(2)衡量成效是控制过程的第二个步骤。
这一步是依据标准衡量执行情况,把实际执行情况与标准进行比较,对工作做出客观评价。根据标准衡量实际成效,最理想的是在偏差尚未出现之前就有所察觉,并采取措施加以避免,富有经验的管理者一般是这样做的。但是,光凭管理者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凭借切实可行的控制标准和测量手段,才能客观评价实际的或预期的执行情况。
(3)纠正偏差是控制过程的第三个步骤。
这一步是在衡量工作成效的基础上,针对被控对象状态相对于标准的偏离程度,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使其恢复到给定状态上来。
总之,上述的控制过程的三个基本步骤,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反馈控制系统,完成一个控制周期。管理控制系统中施控系统实施对受控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运用控制论中的平衡偏差原理。管理是计划、执行、控制、再计划、再执行、再控制的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过程。通过每一次循环,使偏差不断缩小,保证管理活动向目标方向健康发展。管理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4-2所示。
图4-2 管理控制系统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