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归兴趣引导:知识付费社群的探讨

回归兴趣引导:知识付费社群的探讨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识付费的戏剧性和颠覆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是培训行业本该如此。没有标准的答案,但下半场的答案已经开始转向,从迎合欲望回归到了兴趣引导。比如,知乎在知乎Live、私家课“值乎”等知识付费产品之外,已经进行了大胆尝试,不仅上线了名为“知乎·读书会”的音频付费产品,还邀请李银河、巴曙松、傅盛、林兆华等“献声”。不同于结构性的专业技能,“知乎·读书会”更偏向于兴趣引导。

回归兴趣引导:知识付费社群的探讨

知识付费的戏剧性和颠覆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是培训行业本该如此。“被动学习”方式和用户“主动学习”心态的冲突、碰撞,让知识付费的玩家明白了两大事实。

1.碎片化的知识学习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付费的首批用户多数都想利用最少的碎片化时间,获得最多的高质量知识,都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自己在社交、工作等领域的问题。因此,知识付费产品必须容易上手,课程要短平快,不能浪费太多的时间,也不能有太多的信息流。同时,课程还要生动有趣,寓教于乐。

事实也证明,碎片化的学习并不能学以致用,还会影响用户的复购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没有标准的答案,但下半场的答案已经开始转向,从迎合欲望回归到了兴趣引导。比如,知乎在知乎Live、私家课“值乎”等知识付费产品之外,已经进行了大胆尝试,不仅上线了名为“知乎·读书会”的音频付费产品,还邀请李银河、巴曙松、傅盛、林兆华等“献声”。(www.xing528.com)

不同于结构性的专业技能,“知乎·读书会”更偏向于兴趣引导。主动学习有着“逆人性”的特点,只能长期游走在教育产业的边缘,基于兴趣的知识付费必须抓住机会改变这一现状。

2.对事物的深度认识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了“一万小时定律”,即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而前面提到的“7天掌握……”“15天打造……”等课程却明显有悖于大众认知,如同花钱学了营销课,却做不出刷屏的爆款,几个小时的速成式学习依然比不上十几年的媒体、公关、营销经验。很明显,得到、喜马拉雅等找到了知识变现的途径,至于知识付费的效果还要理性对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